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骆永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国与东盟在万象“软着陆”

2016-10-03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5周年,近期李克强总理赴老挝出席第19届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为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勾画新的蓝图。未来的中国与东盟将谱写战略伙伴关系的新篇章,双方将努力构建政治安全合作新平台、培育经贸合作新动能、打造人文交流新支柱、共同开创区域合作新局面。

S6.jpg

这是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领导人会上首次成功避开被舆论热炒的南海问题,就双方未来关系发展达成重要共识。中国与东盟关系终于在历经中菲黄岩岛对峙、中越南海“981平台”纠纷、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等波折后实现软着陆,这是李克强总理此访老挝的最主要成果。中国与东盟成功软着陆,主要原因是双方始终倡导和谐共赢,双方关系进入了稳定的成熟期。

第一,中国与东盟倡导和弘扬“和合”理念,共促地区和谐。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是冷战之后的事。冷战时期,由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中国与东盟及东南亚国家关系深受意识形态干扰。随着冷战进入尾声,中国与东盟拉开了合作序幕。过去25年,中国和东盟将和平、包容、合作的文化融入到了双方关系之中,并推广至整个东亚地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而东盟始终强调以协商一致为核心的“东盟方式”,在和谐中求同存异。中国与东盟这种和谐、包容的文化精神高度契合,这使得双方关系在过去25年中持续、稳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和谐、合作的理念也逐渐扩散至整个地区,取代了冷战时期那种你死我活的零和思维,并成为东亚价值观的核心理念之一。

第二,中国和东盟以全方位合作促进地区繁荣、互利共赢。中国是本地区的最大经济体,而东盟则是本地区最重要的地区组织。冷战时期,中国与东盟政治互信赤字、经贸与文化交流较弱、安全合作缺失。但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不但结成对话伙伴,而且构建了政治、经济、安全、人文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框架。政治上,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从敌对转变为战略伙伴关系,并建立了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经济上,双方完成了自贸区升级谈判,创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25年来,双方贸易额从80亿美元增长到4722亿美元,累计双向投资超过1600亿美元。安全上,中国第一个与东盟签署《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并通过了《落实〈谅解备忘录〉的行动计划》的对话伙伴。双方在执法合作、海上安全、打击跨国犯罪、反恐等诸多领域全面开展合作。人文领域,中国第一个与东盟签署文化合作协定,建立“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议”,中国与东盟教育周、中国-东南亚民间高端对话会等机制已成为人文交流的标志性项目。在中国与东盟的努力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即将签署,这是迄今为止东亚地区最为重要的经济合作机制,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将为大湄公河地区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中国与东盟支持彼此在地区合作中的地位,这使以东盟+1为基础、以东盟+3为主渠道的东亚合作有序推进。

S7.jpg>

第三,中国与东盟共享合作安全,共同维护地区稳定。近年来,西方国家不断炒作、干涉南海争端,将中国与东盟推向风口浪尖。然而,自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南海地区总体维持了和平、稳定的局面。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虽在南海问题上有利益分歧,但双方展开了有效的磋商和沟通,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应对海上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平台指导方针;发表有关南海问题的联合宣言以及在南海适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联合声明。同时,双方也在积极推进南海地区行为准则(COC)磋商。中国坚持以“双轨思路”解决南海争端的主张获得东盟国家认同。双方对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共同管控南海局势有重要共识。南海冲裁案后,菲律宾开始通过双边渠道与中国接触,东盟峰会也低调处理南海问题。所谓中国拆散东盟、中国要在南海称霸的言论不攻自破。中国与东盟及东亚南海争端国通过合作安全模式,共同维护南海和平,这是中国与东盟对东亚地区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