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斯蒂芬·罗奇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

经常账户很重要

2018-08-29
3.jpg

在日益相互关联的全球经济中,跨境贸易和金融资本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经常账户余额,也即一国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差额,是理解这些联系的关键。经常账户状况的差别告诉了我们很多有关全球失衡的信息,这种失衡往往是危机的先兆。

像我们如今在世界各地见到的那些贸易冲击,也大抵是同样的情况。经常账户的差异常常会让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作对。

拥有经常账户逆差的经济体通常受累于国内储蓄的不足。在缺少储蓄,但又想有投资、消费和增长的情况下,它们别无选择,只能从别国借来多余的储蓄。这样一来它们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常账户和贸易逆差就上升了。拥有经常账户盈余的国家则恰恰相反,它们是苦于消费水平低、储蓄过多和贸易存在长期顺差。

对于这种状况的出现应该指责哪一方,人们长期争论不休。是应该指责为了支持经济增长而大量提取别国储蓄的逆差国,还是应该指责为了增长而跑到外国市场上销售产品的顺差国呢?这种相互怪罪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经济政策和贸易紧张争端的核心,今天它的争议性更加突出。

美国是世界上经常账户失衡最严重的国家。自从1982年以来,除了一年之外美国始终是逆差国。唯一例外是1991年,当年外国对美国波斯湾军事行动的援助让美国有了少许盈余(GDP的0.05%)。

从2000年到2017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累计达到9.1万亿美元,比德国、中国、日本这三大顺差国同期加起来的8.9万亿美元盈余总和还要多。

不少观察人士认为,通过保持大量经常账户逆差,美国为世界其他国家贡献良多。换句话说,美国为苦于国内需求不足的有巨额盈余的国家提供了帮助。而包括我在内的其他人,则对美国长期以来的过度消费偏好,以及顺差国在其中所起的推波助澜作用,持更为批评的态度。虽然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我更担心的是美国不稳定所产生的影响。

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核心,是它消费在先储蓄在后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政治经济。长期以来,美国的税法一直偏重于低储蓄和借债消费,抵押贷款利息减免、没有任何增值税或全国性销售税、缺乏储蓄激励措施等问题尤其突出。

近年大量资产泡沫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也是如此。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美国的资产依赖型经济,以及同样有害的由泡沫化抵押品支撑的杠杆周期,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美联储过度宽松政策的扶持和怂恿下从来没有停止过。当泡沫化资产市场可以发挥作用的时候,为什么还要把收入中的一部分储蓄起来呢?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核心问题就是,基于资产的储蓄比基于收入的储蓄更受人们青睐。

那些顺差国很乐意搭上这趟顺风车。美国的消费狂潮建立在流沙之上是无关紧要的。拥有巨额盈余的国家出口过快增长,使全球最大消费国的过度消费成为可能。

中国的情况尤其如此。在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的刺激下,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增长了六倍,从1980年的6%上升到2006年的36%。

与美国的巨额经常账户逆差相对应的是,中国经常账户从1980年的相对平衡(GDP的0.1%),上升到2007年危机之前巨额盈余已经占到GDP的9.9%。主要发达经济体也一样,虽然不是那么极端。德国出口占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19%上升到2007年的43%,同期日本从13%上升到17.5%。

在许多方面,顺差国和逆差国之间的利害关系最终会发展成为成熟的相互依赖。但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音乐停止了。从那时起,逆差国与顺差国摩擦加剧,到如今有可能爆发全面的贸易战。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政府在断言美国受到巨额贸易逆差伤害时扮演了充满敌意的角色。然而事实上,美国的贸易逆差是由美国国内储蓄长期不足所导致的。尽管政府最近向上调整了依然低迷的个人储蓄率,但影响经常账户的美国全国储蓄率仍严重不足,在2009年到2017年的危机后时期,按净值计(经过货币贬值调整)平均只有1.9%,与20世纪最后30年的平均6.3%相比,不到它的1/3。

未来几年,庞大且不断增长的联邦预算赤字只会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人们责备中国,但他们忽略了明显而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近年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已经大幅下降,从2007年占GDP的9.9%降到了2018年的估计1%。2017年,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为1650亿美元,远远低于德国(2970亿美元)和日本(1950亿美元)。

随着中国继续推进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再平衡,它将从存款过剩转变为需要吸收存款,它的经常账户极有可能出现永久性逆差(实际上今年第一季度已经录得小额逆差)。这样一来,动辄逆差的美国只能有一个顺差下降了的国家,来为它储蓄短缺、消费过度的经济提供增长所需要的资金。也许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可以后来居上,填补这一空白,但考虑到特朗普政府现在欲摆脱全球化,这似乎越来越不可能了。

历史表明,经常账户失衡最后的影响至关重大。一个依然失衡的全球经济也许要在未来几年被迫重温这一痛苦的教训。

全文翻译自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标题“The Current Account Counts”(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