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张茉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中美贸易谈判将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过程

2018-05-23
4.jpg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率代表团访美预示着新一轮回合中美经贸磋商正式启动。磋商能否为几个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降温并成为转折点,目前看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前中美经贸关系正处于十字路口,当然也是十分重要且十分危险的十字路口。过去几个月,中美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特朗普政府加紧在贸易问题上对中国施压,从最初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面板、钢铁和铝加征关税,到要对1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从以中方侵犯美国企业知识产权为由提出限制中国在美投资,再到进一步升级到芯片等特定产品的出口管制。这一切让未来的形势变得更加不确定。

本质而言,中美之间的分歧有多少是贸易问题的政治化?有多少是真正的利益冲突?特朗普一直指责中国占了“便宜”。然而,美国从来没有在全球化以及中美经贸关系中“吃亏”。最近十年,美国对中国出口年均增长11%,中国对美国出口年均增速为6.6%。美对华贸易为美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据美方统计,中国是美国除北美地区外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美国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2017年,美国对中国出口比2001年增长578%,远高于同期美国对全球出口112%的增长幅度。目前,中国是美国飞机、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是汽车、集成电路、棉花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出口的62%大豆、17%汽车、15%集成电路、14%棉花销往中国,波音公司生产的客机约1/4销售给中国。近年来,中国也成为推动美国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然而,中美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却越来越变了“味道”。去年年底以来,特朗普政府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国防战略报告》将中国描述为“战略竞争对手”。事实上,当前中美贸易争端早已超越了贸易范畴。按道理讲,在针锋相对的贸易争端中,对手希望能够增加出口并减少贸易逆差。但让人不解的是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恰恰相反:削减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供应。这表明特朗普政府的真正目的似乎并不是或者至少不限于减少贸易逆差,而是着眼于中国的高科技和有竞争力的产业。

特别是近年来,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显著加大对中国投资的审查,利用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对中国在美投资设置更多的限制。去年11月,美国政府又提出《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拟对涉及中国的交易进行更严格的审查。今年一季度,特朗普总统对中国展开301调查,调查结果当中四项内容的前三项都与投资相关:一是不公平技术转让;二是歧视性技术许可;三是政府指导或便利企业收购美国企业以获取尖端技术和知识产权;四是侵入美国网络窃取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基于此,美国政府考虑动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利法案》(IEEPA),赋予总统限制在美投资的自由裁量权。

正如美国前财政部副部长罗伯特·金米特所说,当前美国对中国投资严加监管的深度与广度是前所未有的。商务部部长罗斯也表示,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改革已经将外资投资审查提到政治高度。相互信任是建立中美互利共赢经贸关系的基础。过去美国产业界和商界人士对华态度积极,也认为中国广阔的市场和改革开放能为跨国公司带来更多利益,因此心态比较开放。然而我们在与美国产商两界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当前他们对中国的评价越来越负面,认为中国市场越来越不开放。

在“开放”这个问题上美方依然存在不信任和误解。“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这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态度是明确的。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的讲话就对外开放提出了创造更有利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四方面措施,并承诺尽快使之落地。4月17日,中国正式公布了汽车、飞机、船舶业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的具体时间表。

去年12月,中国政府下调了187项消费品关税,平均税率从17.3%降至7.7%。其后三个月,中国一般贸易进口的相关货物达345亿元,同比增长20.1%,按新的低税率征关税额为8.8亿元,比原税率减征了16.8亿元。

中美作为全球重要系统性经济体,客观上构成了全球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美结构性合作潜力更毋庸置疑。无论如何,中美之间大国经济关系的复杂性、长期性都必须依靠重要的双边机制和多边机制。不过,真正解决中美之间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和利益博弈问题,仍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谈判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