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住气候变化承诺2020-12-24
魏尚进(Shang-Jin Wei) 哥伦比亚大学金融与经济学教授
随着美国当选总统乔·拜登获胜,以及中国、日本、欧盟和其他国家最近做出碳中和承诺,现在该是言行一致的时候了。也就是说我们不要再相互指责,而应当致力于制定统一的碳关税与碳税制度,让全球的排放成本上升。
气候正义的故事2020-12-18
玛丽·罗宾逊(Mary Robinson) 爱尔兰前总统,前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
玛丽·罗宾逊还说……
中国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2020-12-02
涂建军(Kevin Tu) 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宣布,中国计划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给气候政策界带来积极的强烈冲击。欧盟应趁势而为,使其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具有法律约束力。
Mary Robinson 专访:走向碳中和的承诺2020-11-20
为了纪念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签定5周年,The China Current 采访了国际人权组织The Elders 主席、前爱尔兰总统及前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 Mary Robinson。
错失更多抗疫良机酿成的悲剧2020-08-19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Difference Group创始人
根据新的报告,相对于各主要经济体,美国各州受疫情的影响最大。新冠疫情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西方国家控制失败导致疫情不断加剧,并造成了经济损失。
中国绿色政治:从理念到实施2020-07-10
银剑(Jianyin Roachell) MERICS研究所数据科学家,PolicyBot.io联合创始人
无论对决策者还是对普通公民来说,国家主导的“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理念都对中国的气候政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新冠疫情早期处理对多错少2020-05-18
索拉布•古普塔(Sourabh Gupta) 中美研究中心(ICAS)高级研究员
人们对中国应对新冠疫情的做法提出很多批评,但从危机演变的时间线看,这些应对不力的指责是站不住脚的。
- 现在是中国展示全球领导力的时刻吗?2020-04-20
金刻羽(Keyu Jin)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
新冠大流行不是任何国家吹嘘治理体系或方法优越性的时候,更不是争夺全球主导地位的时候。中国不应庆贺自己击退新冠病毒,而应通过帮助美国和其他国家默默赢得信任。
中国市场拥抱植物性肉类产品2020-04-10
特雷莎·肯尼迪(Teresa Kennedy) 北京大学燕京学院硕士生
在供应链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替代性肉类市场的增长潜力不可小视,而美国公司正寻求从中获益。
此次全球“危机模式”有何不同2020-03-27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首席研究员
与以往危机只是单纯的经济或金融危机不同,这次危机是复合型的,它与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债危机完全不同。
- 当前形势下中美如何携手“抗疫”2020-03-12
孙成昊(Sun Chenghao)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李竹韵(Li Zhuyun) 从事医疗投资工作,曾就职诺华制药美国波士顿公司
公共卫生与人民的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不妨让防控疫情成为中美合作的“先行者”,使两国人民真切感受到中美携手的正面效果,以事实回应“中美合作无益论”。
关于新冠病毒的源头2020-03-10
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病毒的起源目前还不清楚,需要专业人员和科学家努力寻找。这种时候把问题政治化,甚至无端指责别人都是不负责任的。
- COVID-19政治化加剧美国的风险2020-03-05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Difference Group创始人
由于特朗普的白宫试图将病毒疫情政治化,重要的时间已经被浪费,而附带的损害很可能令政府备受困扰。
应对新冠疫情不是一场国际竞赛2020-03-04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
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合作。应摒弃政治的陈规旧念,促进联合研究,保护至关重要的供应链。
一个新的全球化愿景2020-03-04
刘遵义(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教授
当新冠疫情在中国消退,其他国家又发生新的严重疫情,外来的入境者可能携带病毒,从而使疫情在中国再度暴发。各国边境应重新要求出示个人健康文件。同时,关键的供应链必须有备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