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硬币的两面:中美绿氢战略2023-09-22
詹姆斯·希诺特(James Hinote) 地缘政治战略家
绿氢由水和可再生能源制成,可以向世界提供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应对气候变化。美国和中国都制定了战略,旨在未来十年增加国内绿氢的生产和应用。
- 全球净零政府倡议扩员 ——2050净零规则冲击COP28气候路线图2023-05-03
唐新华(Tang Xinhua)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美国搭建“净零政府倡议”的战略目标是在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层面建立基于“2050净零规则”的绿色联盟,从而更有效地绕过联合国多边治理平台来主导全球气候治理规则体系。
加州与中国的气候变化合作2022-05-10
扎伊纳布·查希尔(Zainab Zaheer) 发展问题顾问
中美两国政府似乎对彼此心怀不满,但加利福尼亚州一直愿意和中国政府在气候合作领域展开合作,揭示了如何在国家政府交流以外的领域改善美中关系。
理出头绪:“中美气候合作”究竟意味着什么?2021-12-27
马特·杰拉奇(Matt Geraci) 中美研究中心(ICAS)副研究员、海事项目主任
气候合作一直被标榜为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领域,而科学家正在进行的实地科研工作为两国提供了大量可以共享的东西。
中国推动能源转型需符合自身实际能力2021-11-18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政治学博士
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需符合自己的实际能力,更要保持适度的能源安全水平,对内要避免激进、运动式的能源转型,对外则要结合自己的战略利益参与国际合作。
中美气候行动:迈向21世纪的关键十年2021-11-18
唐新华(Tang Xinhua)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未来十年是决定人类在21世纪生存、安全、发展的关键时间窗口,中美格拉斯哥联合宣言瞄准这关键十年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COP26: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格拉斯哥之路”2021-10-28
唐新华(Tang Xinhua)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COP26充满机遇与挑战,应对气候危机能否取得成功,需要公平、公正、平衡地处理好当前全球气候治理议题中的六大重要关系。
习近平联合国讲话的诚意与新意2021-10-08
俞邃(Yu Sui)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习近平联大讲话彰显中国担当责任和谋求合作的诚意,并提出富有新意的具体主张。
美国新冠溯源调查无助于防范下次疫情2021-09-06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
美国情报机构介入新冠溯源调查从一开始就是纯政治化的举动,它将严重干扰全球防范下一次疫情的努力。
“北溪-2”:美国霸权衰落的缩影2021-08-12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北溪-2”项目不但深刻影响美国与德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关系,也将加剧美国国内政治极化,是美国霸权衰落的缩影。
群体免疫比你想象的更近2021-06-23
比尔·埃莫特(Bill Emmott) 前《经济学人》主编
由于新的变异迅速出现,以及看似控制住病毒的地方又暴发新疫情,新冠肺炎依然是一个全球问题。但最近疫苗供应的大量增加表明,我们所需要的全球解决方案不再遥不可及。
由易而难推进中美气候务实合作2021-06-03
韩立群(Han Liqu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美气候合作承载了大量政治期待,也面临着巨大的政治阻力。如果两国能够经由气候合作总结新经验,进而对其他领域产生示范效应,这一合作就有望产生更大政治意义。
中国亟待突破“碳中和”的强约束2021-05-27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碳达峰”、“碳中和”所代表的“碳约束”必然会影响到经济社会各部门的发展。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所要付出的努力和代价远远大于欧美国家。
一份全球资产负债表2021-05-13
沈联涛(Andrew Sheng)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肖耿(Xiao Geng)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
在核时代的黎明之际,爱因斯坦写道:“人类若想生存并迈向更高层次,新的思维方式必不可少。”由于世界面临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我们再次需要新的思维,而起点就是新的核算方式。
地球日气候峰会牵动国际气候治理进程2021-04-19
唐新华(Tang Xinhua)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国际气候政治博弈进入全新阶段,中美两国发表的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注入正能量,地球日气候峰会也应秉持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