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数字人民币的基本原理和策略2021-03-12
克里斯托弗·A·麦克纳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国檀香山查明纳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由中国政府支持的数字货币有可能重塑全球金融市场,并彻底改变货币。
- 中美金融“脱钩”与“再挂钩”2021-02-24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美国频频在金融领域动用泛政治化的“行政令”对华发难,然而中国可以通过主动开放来应对这种金融封锁或金融“脱钩”,实现“再挂钩”。
- 2020年中国经济经受住考验2021-02-23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荣休研究员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美两国经济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有互补性,无竞争性。
- 中国抗击冠状病毒的经济战2020-02-18
余永定(Yu Yongding)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前会长
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供应链的中断,帮助企业度过危机,实行更具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 中国银行贷款的数字化革命2020-02-19
黄益平(Huang Yiping) 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中国很早就认识到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重要性。而今,在线银行提供了国家需要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创新,也有利于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实现更广泛的金融包容。
- 谨防爆发“金融战”2019-11-28
克里斯托弗·A·麦克纳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国檀香山查明纳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尽管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有望达成,但美中经济战还是可能会恶化。看来金融将成为新的对抗领域,而金融制裁若是成为下一个战场,则注定要比关税造成更多意想不到的后果。
- 特朗普对华贸易战的下一步2019-07-09
余永定(Yu Yongding)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前会长
中国仍将继续坚持过去40年来的改革开放道路。而要履行这一承诺,则需要中国找到应对与美国紧张关系不断升级的方法,避免出现代价高昂甚至可能是破坏性的全球经济重构。
- 贸易战是否会给中国金融科技造成伤害2018-08-29
徐赛兰(Sara Hsu) “中国崛起资本预测”CEO
中美贸易冲突的加剧会给中国金融科技带来什么影响?徐赛兰分析了可能的结果,包括对电子支付、消费者贷款、网上理财和互联网保险公司的短期不利影响。
- 中美如何释放金融科技的好处2018-05-04
陈天宗(Curtis S. Chin) 前美国驻亚洲开发银行代表
创新型金融科技的开发与应用正在颠覆传统的银行业和融资方式,并开始让企业、行业和个人的互动发生转变。但除了成百上千万美元吸引眼球的投资和收购,金融科技对中美两国民众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 “一带一路”:推动地区金融一体化2017-09-11
伊丽莎白·史密特(Beth Smits)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生
中国已经明确表达出要把金融一体化作为其“一带一路”倡议的五大优先发展领域之一,而我们不应忽视这一庞大项目能够为地区金融一体化带来的动能。过去两年,北京出台了多项措施,通过金融互联互通、新投资机会和监管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带来更多资本流入。
- 真正的“双赢”:绿色金融的中国领导力2017-03-22
伊丽莎白·史密特(Beth Smits)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生
“双赢”是北京最喜爱的词汇之一,无论是被戏称为中国对外关系的宣传口号,还是被解读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则,这一词汇无疑是北京官方话语体系的一部分。寻求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够获利并不容易,尤其在全球层面上;但在绿色金融这一领域,中国距离实现这一词汇的真正意义已经不远了。
- 特朗普的假想敌2017-03-20
张军(Zhang Jun)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中国将按照自己的需要和逻辑谨慎地推进金融开放。不管特朗普说什么,中国所采取的措施不会让中国成为美国的敌人。
- 入篮SDR是中国全面金融改革的新起点2016-10-26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人民币若要充分执行计价、结算和储备等国际货币职能,继续提升作为金融交易货币的吸引力,未来汇率利率市场化、资本开放等基础性制度改革仍需继续推进。入篮不意味着终点,而是中国迈向开放型金融体系的新起点。
- 中国债务风险到底有多高?2016-06-03
易宪容(Yi Xianrong)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只有彻底放弃当前以信贷投资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才能让中国经济脱离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可能超过1.3万亿美元潜在风险债务所造成的危险。银行贷款大部分流向了房地产市场,如果房价开始下跌,这将带来持续动荡。
- 对中国拉响错误警报2016-02-01
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
对中国经济崩溃的担忧被夸大了。随着中国向新增长模式过渡,中国最终必须要解决经济再平衡取得进展与金融改革出现挫折之间不协调的问题。但这种不协调并不会导致大难临头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