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印度洋拉帮结伙抑制中国2021-07-23
萨贾德•阿什拉夫(Sajjad Ashraf) 新加坡国立大学前兼职教授
控制海洋对于海上贸易来说至关重要。在印度洋,全球大潮已经把中国、美国和印度带入有可能发生碰撞的航道。
- 中国的南海政策变了吗?2020-08-08
胡波(Hu Bo)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
如果在南海问题上一味反对、孤立中国,必然会使中国认为“无论做什么,都无济于事,相关方也都不会认可”,这反而可能刺激其南海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伊朗核设施遭袭使中东局势再度高危2020-07-21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在遏制伊朗的核能力及地区影响力方面,美以两国目标一致。伊朗核设施遇袭事件将使中东局势再度进入高危时期。
如何在大国竞争时代保持东北亚安全稳定2020-07-10
张沱生(Zhang Tuoshe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东北亚地区已进入一个是继续和平发展还是走向新冷战的关键时刻。加强合作,去除新冷战阴影,应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 中国外交需要在稳定地区秩序上发力2020-06-25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在当前国际关系中,中国的生存空间压力巨大。中国需要把外交重心投放到地区层面,尤其是稳定好核心生存空间的秩序。
亚太不能承受中程导弹竞赛之重2019-09-11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研究员
美国在亚太任何一个国家部署中程导弹都可能引发一场不可控的军备竞赛,进而危及区内所有国家的安全,并给区内贸易带来毁灭性打击。
转向还是“再平衡”?越南对美安全合作内有深意2018-11-08
陈相秒(Chen Xiangmiao) 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假若越南为了谋求在南海更大的利益而进一步转向,甚至与美国建立“准联盟”式合作,那么现有力量格局将遭到破坏,这对于本地区而言将意味着动荡与不安。
东海:无人机会让我们乱开枪吗?2018-09-14
杰克·索蒂里亚迪斯(Jake Sotiriadis) 美国空军情报官员
中国正迅速成为无人机技术的主要出口国,它同时还在开发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网络,为的是将这些装置用在更广的进攻能力上。杰克•索蒂里亚迪斯认为,这些装置未来的武器化及其在钓鱼岛/尖阁列岛等争议地区的使用,影响非同小可。
叙利亚战乱长期化的症结是美俄博弈2018-04-18
尹承德(Yin Chengde)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叙利亚内战是一场美俄深度介入的代理人战争,战乱不止并呈长期化的深层原因,在于美俄在叙利亚纠缠不休的地缘博弈。
南海事态发展的战略意义2018-04-13
布拉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 政策研究中心教授
南海的事态发展对印太地区和国际海洋秩序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它还突出表明,对海上和平与安全的最大威胁来自单边主义。
中国有限的军事实力2018-03-22
詹姆斯·H·诺尔特(James H. Nolt) 纽约大学客座教授
最近中国宣布将2018年军事预算开支增加8.1%,这是近年来最大增幅。但它所反映的只是连续性,而非不祥之兆。
充满希望的2018:技术短板和作战孤立持续困扰中国空军2018-01-08
科林•摩西德(Colin Moreshead) 东京自由撰稿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2017年经历了一个多事之秋。回顾2017年,当下的军事演习暴露出中国空军的局限性,凸显了中国亟需一个地区盟友的必要性。但同时,中国空军在过去一年中也取得了进步,而且这种趋势将在未来几年内得以延续。
中国必须引领亚太地区和平2017-08-25
科林•摩西德(Colin Moreshead) 东京自由撰稿人
随着朝鲜政权进行更先进的导弹试验,美国及其盟友的谴责和武装准备不断升温,中国必须引领各方走向和平了。通过专注达成核不扩散和地区稳定,习近平的国家可以带领亚太地区远离战争。
东盟50周年2017-08-09
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
最近几十年来,东盟取得非凡进步,整个地区达至从前难以想象的和平与繁荣。与欧盟相比,东盟的做法也许才是未来路径,让其他动荡地区也建立起牢固的合作纽带。
制衡还是对冲:美国亚太盟友的防务联系2017-07-12
崔磊(Cui Lei)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在可预见的将来,只要美国不离开亚太,只要中国坚持和平外交政策,美国的亚太盟友就不会积极构建正式或非正式同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