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向霸权对决2018-10-02
克里斯托弗·A·麦克纳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国檀香山查明纳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中国和美国经济融合的无序决裂——“中美国”的终结——已隐约可见。这令美国与中国之间爆发首次“霸权对决”的风险上升。
- 努力维护中美关系的大体稳定2018-09-18
陶文钊(Tao Wenzhao)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中美关系处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而且这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当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维护中美关系的大体稳定仍然是有可能的。
- 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影响与趋势2018-09-11
邓正莱(James A. Dorn) 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出于安全考虑实施保护主义的主要风险在于“国防牌”有可能使用过度,从而在安全名义下让合法的贸易和投资受到限制。
- 人民币不是打贸易战的武器2018-09-11
德博拉·埃尔姆斯(Deborah Elms) Elms) 新加坡亚洲贸易中心执行董事
一些观察人士担心,中国政府会把人民币贬值作为贸易战的武器,但实际经济情况并非如此。
- 贸易战与台湾问题的纠缠2018-09-11
田飞龙(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
美国民众关注的焦点在于自身的安全与利益。要正确了解美国政客与民众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差异,同时也要注意贸易战和台湾问题的捆绑效应。
- 中国在美国被重新定义2018-09-04
姚云竹(Yao Yunzhu) 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少将
在美国,从总统到国会,再到美国民众,中国都在被重新定义。
- 美中经济关系的未来:是伙伴还是对手?2018-08-30
西蒙·莱斯特(Simon Lester) 卡托研究所贸易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欢(Huan Zhu) 卡托研究所贸易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短短几年前,中国和美国还准备在多个领域成为合作伙伴,今天两国却几乎处处针锋相对。这种关系向何处去,现有国际机构和原则如何能够影响它的未来?
- 中美之间仍需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2018-08-28
王帆(Wang Fan) 外交学院副院长
中国以更加包容的心态改革开放,以谦虚的姿态向所有国家学习,这是中国在新时代的重要发展思路,也是展现新一轮改革开放精神和与国际社会良性互动的重要方式。
- 修昔底德陷阱的三种未来2018-08-27
周庆安(Zhou Qing’an)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中国必须要做好中美之间多个领域小规模摩擦和竞争的准备,从管控分歧的思路走向管控摩擦规模。
- 警惕新冷战绑架中美关系2018-08-27
陈永龙(Chen Yo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全球化、信息化、产业链、价值链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冷战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社会格格不入。
- “印太战略”与中美地缘政治竞争2018-08-22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显然具有制衡中国影响力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印太战略”不应成为激化中美竞争的工具。
- 美国“印太愿景”遗漏亚洲的发展2018-08-22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Difference Group创始人
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愿景”并不是中国及其他国家在亚太地区发展计划的替代品。这是一场地缘政治游戏,受益的可能主要是发达国家。亚太地区需要的是可持续的、长期加快经济发展的计划,而不是新的地缘政治分歧。
- 中美对抗只能有利于第三方2018-08-20
王帆(Wang Fan) 外交学院副院长
中美对抗除了双输之外,还有可能导致无法确定的第三方的崛起。
- 美国对中国债务危机的危险误判2018-08-20
齐思源(Vasilis Trigkas)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访问学者
美国针对中国采取的贸易措施有可能引发中国债务危机进而迫使中共在商业上早早投降的战略观,是出自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严重误判。这种误判可能加剧并延长原本有限的贸易战,给中美关系和全球经济秩序带来灾难性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