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贸易战的误判2019-06-10
张军(Zhang Jun)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就在中美双方即将达成贸易协议之际,谈判出现破裂。造成谈判破裂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坚持大幅修改草案协议,但其根本原因在于特朗普政府根本性的误判。
- 贸易战对全球“三链”冲击破坏及中国对策2019-06-06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中美贸易战将破坏并深刻改变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秩序,中国应为此做好长期战略准备。
为何特朗普对中国极限施压事与愿违2019-06-04
何伟文(He Weiwen) 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
特朗普标志性的“交易的艺术”意味着对谈判对手极限施压以迫使他们投降,但美国的这一策略是建立在特朗普错误的经济假设之上,也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误读,最终只会事与愿违。
美中经济紧张态势升级对美国盟友的影响2019-06-04
乔里奥·普格列瑟(Giulio Pugliese) 伦敦国王学院讲师
美中经济摩擦的最新升级凸显了令人担忧的倾向。短期看,美国盟友或许会从美中经济紧张态势中获益,但巨大的危险就在前方。
彼时之日本,今日之中国2019-05-29
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
上世纪80年代,日本被描绘成美国最大的经济威胁;今天,同样的情节正在中国身上重演。但无论彼时还是今日,美国所谓的贸易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自作自受。虽然美国再次发现敲打别人要比量入为出容易得多,但这一次或许会有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局。
布拉格提案与技术主权之争2019-05-28
田飞龙(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
布拉格提案显示了美国希望最大限度阻止中国在西方国家确立技术优势的核心关切,其不充分的证据和充满文明冲突意味的遏制取向,实际上造成了进一步的逆全球化。
围绕华为筑墙不会让美国再次伟大2019-05-27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
美国的“脱钩”是筑起科技领域的“柏林墙”,是一种显见的逆全球化措施。
更实基础和更广参与: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收获2019-05-27
卢西奥·布兰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宾亚太协进会研究员
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表明,尽管面临持续挑战,但这一倡议不断发展,并持续赢得国际支持。不过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整合和协调不断增多的参与者和利益方。
“一带一路”会成为中国的陷阱么?2019-05-27
黄亚生(Yasheng Huang)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
虽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债务陷阱”的风险被媒体夸大了,但它其实隐含着另外一种风险——对于中国自身而言的风险。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出口前景日益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加大,我们应当重新思考“一带一路”倡议的步速、程度和规模。
天塌不下来!2019-05-27
刘遵义(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学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李国鼎经济发展学荣休教授
虽然升温的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可控的,但中国应当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变得更加高效,国家更加强大,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中国为何不会在经贸谈判中轻易妥协?2019-05-24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中国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承受必要代价的决心。
华盛顿对“贸易战”的误判2019-05-24
魏建国(Wei Jianguo) 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
中美多轮谈判没有达成协议,美方有三个“没想到”和三个误判。如果中国这样一个庞大市场把美国排除在外,多少关税都无法弥补美国的损失。
- 中国既定战略方向不会因贸易战而发生改变2019-05-23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中国因为改革开放而获益,改革方向不会逆转,只会不断深化。变外部压力为内部动力,以高质量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中国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选项。
- 冷静看待中美经贸磋商2019-05-23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中美贸易体量之大已经到了“不能倒”的地步。因此,双方都表示对话仍在进行,也会持续下去。显然,双方都留有余地,并没有关上谈判的大门。
蓬佩奥指责中国北极活动的三点谬误2019-05-20
陈子楠(Chen Zin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
蓬佩奥《向北看:突出美国的北极焦点》政策讲话矛头直指中俄,抹黑中国在北极的正当活动。他的讲话至少存在三点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