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东海:无人机会让我们乱开枪吗?

2018-09-14

drones.jpg

虽然当前的讨论高度且夸张地集中在中美贸易战上,但东海发生意外军事事件的现实威胁依然十分突出。中美两国之间经济紧张局面的持续,也许预示着会给这一争议地区微妙的安全平衡带来意外后果。这种说法的根据在于,中国正协调努力,使自己在中日双方都声称拥有主权的钓鱼岛/尖阁列岛争议地区增加军事活动(即从空中和海上入侵)“常态化”。由于中国在开发、出口和使用无人机方面进展迅速,东海无人机活动的增多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013年,中国无人机飞越有争议的岛屿,加剧了北京与东京关系的紧张,以至安倍晋三首相呼吁要“击落”相关无人机。事实上,从2012年到2015年,中国入侵日方空域的总次数几乎翻了一番。虽然数字在过去一年有所下降,但可想而知,北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到之前的活动水平。

中国正在采取使其钓鱼岛/尖阁列岛军事活动常态化的战略,这种手段是为了让美国和日本对它加强自己的存在不再敏感。这是一场赌博,与土耳其在爱琴海有争议的空域和海域进行的军事活动可谓异曲同工。土耳其和希腊都声称对那里的几处岩礁(不同于钓鱼岛/尖阁列岛)拥有主权,导致军事紧张加剧。作为“常态化”战略的一部分,2015年土耳其飞机侵犯希腊领空近1500次。不过美国能够控制土耳其和希腊这两个北约成员,避免它们发生公开军事冲突。而在钓鱼岛/尖阁列岛问题上,华盛顿明确是站在东京一边,如果中国和日本军队发生空中意外或击落事件,美国不太可能像土耳其/希腊的情况那样,能果断地扭转紧张局面。

按照传统观点,东海无人机活动的增加也许不会像武装战机的战斗空域巡航,会构成严重的威胁。但在钓鱼岛/尖阁列岛这样的争议地区使用日益武器化的无人机,使得实施空中主权“准则”的政治努力和军事努力都变得复杂了。与传统飞机不同,要想通过空中监视网发现无人机,其困难要大得多,而对摧毁敌方无人机的后果也有不同的法律解释。在现代实践中,一国政府很难因为损失“无人”资产,而回之以也许不相称的军事或政治行动。这一现实带来的影响就是军队会更加大胆地采取冒犯行动,而不是像人在生命受到威胁时通常所做的,避免事态的升级。

再回到前面的例子,爱琴海的紧张局势也许能让我们看清东海的事态会如何发展。有意思的是,爱琴海的“空战”导致希腊和土耳其都损失了战机和飞行员,但两国并没有打起来。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紧张不断加剧,但生命的丧失对谈判和交涉产生了强制性作用。无人装置则排除了这一因素,这就有可能为出现相反的效果打开方便之门。随着中国和其他的地区行为主体开发并获得无人机,同时改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网络,实施传统的空中主权准则将变得越来越困难。中国声明并意图强制执行它单方面宣布的覆盖钓鱼岛/尖阁列岛的防空识别区,只会提高该地区无人机活动增加的可能性。前景不妙的是,美国2049计划研究所最近的一份报告警告说,中国有可能对钓鱼岛/尖阁列岛发动一场“短小精悍的战争”。由于确信无人机给争议地区增添了复杂性,报告还表示,“考虑到解放军空军在东海的挑衅活动急剧增多,以及日本的反应……发生爆炸性事件的可能性已经大大提高。尤其是,东京和北京没有可供军队使用的“热线”联系网络来避免意外的空中或海上冲突”。

那些没有得到解决的有关“归因”和“适度”的法律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无人机在钓鱼岛/尖阁列岛的作战使用。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传感器的改进,武器能力及飞行范围的增加,都将对军事行动产生全面影响。这种技术的扩散模式,及其随后在区域的扩散及常态化程度,将使有争议的钓鱼岛/尖阁列岛地区所面临的上述空域主权挑战更趋严峻。可以肯定的是,在开发、生产、出口和操作无人机方面,以及在相关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网络方面(这是把这类装置用于更广的攻击能力所必不可少的),中国一直在飞速进步。地区行为主体未来将这些装置武器化,并在钓鱼岛/尖阁列岛等争议地区加以使用,其影响非同小可:一是增加了地区行为主体之间发生意外事件或者军事敌对行动升级的可能;二是削弱了地区行为主体在合法及有争议的空域监测、执行和维护空中完整性的能力;三是有没有飞行员的情况下,军队有可能对无人机活动采取更大胆的进攻性行为,否则他们最多是进行驱逐。当前的贸易战近期仍会占据新闻报道的头条,但华盛顿和整个印太地区的决策者们决不可以对东海正在酝酿的紧张态势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