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名中玄机:印度太平洋的变化

2018-06-13
c.jpg

美国军方重新命名了太平洋司令部(PACOM),很多专家认为这是对印度释放的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信号。太平洋司令部现更名为美国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INDOPACOM),而新旧名称之间的区别模糊不清。伴随这一次的重新命名并无任何关于增加美军在印度洋地区的装备或开展新行动的声明。这些信息的缺位给我们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此举仅是一次单纯的更名,抑或是别有深意?如果别有深意,那么美国又是出于何种考量作出这种改变?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会随着外交视角的改变而有所不同,但可以明确的是,印太司令部契合美国在东半球更全面地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战略。

过去十年,围绕美国在21世纪是否有意愿、甚至有能力维护其作为太平洋大国的地位存在很多争论,但现在看起来五角大楼似乎想要进一步推动美国的影响力。虽然那种认为美国重新命名太平洋司令部预示着一个新时期来临的想法颇具诱惑性,但更确切的想法应当是将其视为美国修正过往矛盾的努力。美军第七舰队高达1.24亿平方英里的行动区域覆盖大片印度洋水域,太平洋司令部的名称显然忽略了这一事实。本次更名也可能包含了增强名称合法性的考量,在巴基斯坦海岸外进行活动的美国海军船只将归属于“印太”这一地理区域,而该区域最远涵盖12500公里以外的美国本土。

更为直接的是,重新命名强调了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各国军队间已经存在的合作关系。6月7日,由美国和印度海军创建的“马拉巴尔”(Malabar)联合军演第22次拉开了帷幕,而日本作为永久成员已是连续第四年参加。长久以来的美日安全同盟,加上印度海军日益增强的存在感必然会令北京感到不安,尤其当存在澳大利亚加入美日印同盟的可能性时。

中国人第一次感觉受到包围还是在2007年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创建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之时。四方安全对话理念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旨在把民主国家的结盟作为抗衡中国崛起的手段,但四方安全对话实际上是早期美日澳三方安全对话机制的升级。其产生的效果就是将美日印的军事合作与美日澳的战略对话结合在一起。“马拉巴尔”联合军演——由美国、日本和印度军队自1992年开始实施——于2007年吸收了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军队。而这一军演也首次在印度洋以外的冲绳附近展开,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由此覆盖了印太司令部的地理区域和结盟国家。虽然澳大利亚在仅参加了一次“马拉巴尔”军演后的第二年就宣告退出,显然布什和安倍政府一直在推动发展一个对华盛顿和东京友好的强力联盟,这一联盟包括东盟各国以及南亚诸国。

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于去年年底短暂复苏,如果不是因为澳大利亚再一次退出,此举或许会令布什的理念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得以实现。但即便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如愿发展,这一次的四方对话将拥有与十年前最初设想的机制不同的外壳。布什的理念是基于美国现存的领导力,而2017年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将致力于令该联盟架构成为以美国为中心、同时更加多元化的存在,深化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之间的地区伙伴关系。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将在印太地区拓展美国的势力范围,但面对一个由特朗普领导的白宫,2.0版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其他三国将把重心更多地放在为应对美国缺席而未雨绸缪上。

印度的武装部队是印太地区对话与合作的中心。印度海军一直在追赶其他国家,眼下印度只拥有一艘航母,而第二艘距离下水试验还有好几年的距离。然而,印度海军蓝水作战的历史将帮助其融入并拓展美日同盟。在6月第一周于新加坡召开的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香格里拉对话上,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主旨演讲就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但同时又对四方联盟避而不谈。莫迪列举了一系列证明印度优势的传统论点,如法治和航行自由。在描述他对于未来世界的愿景时,莫迪使用了“多极”这个词汇来将印度提升为与中国和美国等平起平坐的大国。而隐含在他发言中的是这样一个前提,在印太地区一个去中心化的联盟网络将令该地区免受美国心血来潮的影响,而印度是一个愈发重要的地区大国。

日本和印度之间的双边关系值得我们更多的关注。虽然日印关系依然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但印度是日本在美日安全条约外的首个结盟国,而这或许会促成日本自2014年解禁“武器出口三原则”后向印度出口武器。今年4月,日本的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与印度的马辛德拉集团签署了协议,在印度部分组装并维护US-2水上飞机。日本在该机型的制造上大量借鉴了美国设计。该协议与美国和日本生产厂商之间长久以来的合作协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美日协议一方面得益于两国间的贸易关系,另一方面也为日本工业提供了大量技术转移。日印关系的两大支柱——贸易和安全——似乎可以成为在印太地区创建一个代替“一带一路”架构的基石(“一带一路”倡议绕过了印度)。

对于中国来说,美国将太平洋司令部重新命名为印太司令部还存在一个更大的隐患,那就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地区联盟。虽然与东北亚安全困境并非完全类似,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一个相似点:中国面对美日同盟,印度和巴基斯坦取代了韩国和朝鲜。两者间的一个关键区别是,控制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合作需要美国不断努力和各种考量,但日本和印度对于它们间的伙伴关系相对来讲更为积极主动。但是,印度与巴基斯坦间的冲突或许比朝鲜半岛局势更为棘手。双方在克什米尔-查谟地区的停火协议不断遭到破坏,已经导致数十名武装人员和平民死亡。印巴边境地区是一个火药桶,在两个核武器国家间爆发公开冲突的威胁持续存在。即便不会使用核武器,巴基斯坦和印度间的任何冲突都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并给中巴经济走廊带来毁灭性影响。

将太平洋司令部重新命名为印太司令部最终无非只是装点门面,但新名称的确更准确地反映出了美国对于该地区的兴趣,以及美国的地区盟友更广阔的战略意图。对于中国观察者来说,或许后者更为重要,因为重新命名并不一定意味着美国必然提高其在印度洋地区的存在感。只要重新命名代表着美国盟友新的地理范式,我们就应当期待此举预示着印度在太平洋地区不断增强存在感。正如2007年的“马拉巴尔”军演离开印度洋来到冲绳一样,过去几年这几个国家在太平洋地区举行了多次军演;印度战舰已经在远至关岛的水域成为了一个更常见的存在。

虽然特朗普变幻不定的外交政策或许令各国深刻认识到一个更强大日印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但他并非是这一趋势的始作俑者。新的现状将是民主国家结成同盟在印太地区进行合作,同时继续发展双边关系以免受美国拖累导致多边框架崩溃的影响。无论特朗普的继任者们如何对待印太地区,该地区的民主国家很可能吸取这个教训,尽力避免美国冲击可能带来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