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南海问题是地区安全演化的一部分

2016-04-07

中国今天面临众多周边安全挑战,而南海首当其冲,它将考验中国和平发展的全球战略。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呢?

首先,是亚洲,特别是东亚的安全形势更为复杂。伴随着地区安全架构从冷战安全秩序演变为后冷战安全秩序,这种复杂性包含着多种因素。而过渡期总是充满了危险。

其次,由于地区力量平衡的改变,大国竞争加剧。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就是明显的例子。按奥巴马政府的解释,这是为了应对中国在本地区力量的增长。这一再平衡战略有三个支柱:

一、强化和扩大美国与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双边军事同盟为基础的地区安全框架。

二、通过在2020年前将美国海军和空军力量的60%布署在本地区,加强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存在。

三、奥巴马多次重申TPP的目标之一是重塑以TPP为核心的全球经济规则。这就将中国排除在规则制定之外。

目前领土和海洋权纷争正在升温,如俄罗斯与日本就库页岛(即日本所称的北方领土)、中国与日本就钓鱼岛,以及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的南海岛屿之争。由于三件事情,南海无疑成为地区关注和紧张的焦点:中国在岛礁上的设施建设、菲律宾坚持寻求国际仲裁以及DOC(关于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磋商。

地区安全和经济秩序的分道扬镳增加了地区紧张,导致出现与历史和现代断层相伴相生的裂痕。显然,地区安全安排的基础是美国与日本、菲律宾和其他国家的双边军事同盟网络,而在经济增长和贸易方面,几乎所有国家都依赖中国。

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源何在?

过去几年,由于中国不断强劲增长,中国与美国的相互猜忌甚至敌意有所增加。美国被前所未有的“战略焦虑”所淹没,它越来越担心美国优势(特别是在亚太地区)有可能被中国破坏,这在相当大程度上绑架了美国的对华政策,使其从“两边下注”倒向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者。为此,美国倾向于利用南海问题制约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和实力。

另一个巨大困难是在亚洲,特别是在东亚建立一个新的安全架构。安全与经济的背离是一个挑战,历史与当前现实的重叠是另一个挑战。

其结果是安全安排和经济现实相互对立。如果不对两个轨道进行调整的话,无论是安全或经济目标都不可持续。

现在出现两个历史问题,给地区国家带来麻烦。一是日本拒绝承认其在二战中犯下的战争罪责,这引起日本与邻国的紧张。另一个更加复杂和有误导性:一些怀有不可告人动机的人,试图将中国今天日益增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与历史上一些国家不时依附中国并视中国文化为自己文化渊源的历史现象联系起来。这些人暗示中国正在重建政治、经济、文化势力范围。事实是,存在于历史的,只是一种文明现象的演进。

如何应对这类困难挑战呢?

当务之急是中国与美国作为两个最有影响力的大国,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赢”为原则,建立一个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在气候变化和经济增长领域的成功合作,就是许多事例中的两件,两国必须继往开来。

接下来是重塑植根于照顾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地区安全架构,确保各方的安全。这一新框架的建立必须像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那样,以“所有各方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安全观”为基础。所有那些军国主义、冷战以及制约与平衡等思维都已经过时,应予抛弃。

所谓共同安全,意即建立一个有共同利益和命运的国家的共同体。各国尊重每一个国家对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等的选择。

综合安全的意思是在地区治理背景下解决安全问题。广义地说,安全问题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环境和能源安全等方方面面。

合作安全的意思是通过本地区国家之间以及与域外国家的对话与协商实现安全,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可持续安全的意思是安全和经济问题都要解决,安全安排与经济结构间相互矛盾的奇怪现象必须加以纠正。

最后,要减少在南海日益增加的紧张,中国和美国必须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背景下管控它们就这一问题的分歧。与此同时,两国应加强在打击海盗和保障航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

南海周边的争议国家有必要采用中国倡议的“双轨”思路,继续就分歧展开政治对话与协商。对于即将到来的菲律宾提出的诉讼审理,中国应坚持它在海洋法之下享有的国际公认的历史权利,既不承认也不接受可能出现的任何裁决。

中国还应决心并巧妙使用公共外交来做其他两件事情。

其一是,只要有需要,中国当然要在南海岛礁上继续进行合法建设,这有助于实现中国的国防目标,同时可以使中国更好地向地区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

其二是,利用公共外交来讲述南海的“中国故事”,因为中国经常面临的情况是,一些被西方媒体和所谓专家讲述的“故事”是歪曲事实且毫无根据的。

总之,由于安全架构正在发生改变,对南海问题的观察和解决,必须放到地区安全秩序演化的背景环境下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