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马加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中印关系需要强力修复剂

2017-09-15
S2.jpg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左)和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右)在中国东南部的福建省厦门市举行的金砖国家首脑会议期间会晤。(法新社)

8月2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宣布,当日下午14点30分,在中印洞朗对峙的地方,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到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至此,持续两个多月的紧张对峙告一段落。观察家注意到,双方对这一事件的结局虽然有不同的说法,但是人们对中印之间可能爆发战争的担忧就像一块石头落地,心理紧张瞬间消除。尽管两国国内的媒体和民间还在为谁输谁赢继续争执,但是两国官方和民间普遍对现有解决方式比较满意。应该说,任何外交谈判都没有单方面的胜者。如今,印方人员撤到边界印方一侧,说明中国的基本主张得到伸张,而中方的某些变通做法也使得印方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面子。这种做法应该被视为邻国处理复杂双边关系的应取之道。

在中印关系紧张期间,双方在洞朗前沿地区的摩擦不断升级,时间持续10周之久。随后各自浅近纵深甚至大纵深的军队都进行了机动和靠前部署,明确针对对方的实弹演习密集举行。各自的媒体都把洞朗对峙作为头版头条或报道的主要内容,不少媒体甚至放出狠话,使得军事对峙持续升温,民间情绪调门升高,双边关系受到严重损害。现在,摆在两国政府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真正消除未来发生摩擦的隐患,如何修复严重受损的双边关系,如何使民众的情绪趋于冷静。

笔者认为,双方都应该在减少战略误判方面作出反思。两国领导人应该利用有限的机会进行高层对话,通过有效和有益的对话,发送积极的善意和正面的信息,以此消除战略敌意,减少战略疑虑。这是中印处理双边关系的根本。只有明确互不构成威胁,才可能建立基本的互信。尽管中印之间还存在着边界争端、达赖集团和地缘政治方面的利益矛盾,但是中印绝不应该成为敌对的国家。中印山水相连,作为邻居是地理决定的,所以必须处理好双边关系。我们应该承认争端,承认分歧,但是中印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双方应该寻求一条适宜的相处之道。中国的国家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复兴,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印度也在寻求快速发展的强国之路,缩小包括与中国在内的其他大国的差距。两个国家都难以承受相互敌对的状态,睦邻合作才是正确的选择。

其次,双方应该努力建立更为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中国正在努力发展经济,力争在业已取得的成就基础上,加快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实现高效、优质、环保前提下的较高增长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印度莫迪政府提出建立“新印度”的奋斗目标,希望通过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加快经济的增长,使印度成为一个现代国家。在这方面,中印合作的潜力十分巨大。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技术,在对外投资方面拥有雄厚的资本,拥有13亿以上人口的印度是一个容量巨大的市场。双方开展经贸合作,将取得互利共赢的结果。

其三,双方应该加强媒体的管控和引导。此次洞朗事件持续期间,双方的媒体都发表了不少观点极端甚至是突破外交底线的文章。在当今信息渠道十分发达的情况下,这些极不负责的言论直接引发了极端负面的效应,导致民族主义情绪蔓延,民粹主义毒瘤滋生,民众对对方的感情严重下滑。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就是应大力开展民间交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印两国民众的来往数量很少,彼此缺乏深入的认知。缺乏对对方历史积淀、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和战略理念的了解,就很容易受到偏见的影响。一有外交风波或军事摩擦,人们的情感很容易波动、冲动,对政府决策产生制约。此外,建立学术机构之间的“二轨”沟通,或者建立半官半民的“一轨半”机制,也应该积极予以考虑。

中印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全局影响。中印关系的走向对双边关系的改善,对各自的南亚外交,对大国关系的博弈以及国际舞台的合作极其重要。我们真诚希望两国从战略性的高度,以前瞻性的视角减少突发性摩擦,避免零和局面。真诚希望双方尽力减少战略误判,减少安全疑虑,减少边界摩擦,努力修复受到严重损伤的关系,使之尽快重返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