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中国、中亚与阴谋论

2016-08-17

在中亚外交政策圈子中,流传着一个形象的比喻:

一天外星人拜访中亚某国总统,并许诺帮他实现一个愿望。总统认为是天赐良机,他请求外星人把他送到未来,以便见证自己的改革成果。外星人满足他的愿望,把他带到当地未来的市场。总统在食品摊前转悠,发现所有商品都便宜。他感到自豪,但买面包的时候被拒绝了,因为他付用当地钱付账,而商品的标价全都是人民币呢。

S3.jpg

这个故事反映出中亚国家领导层和民众对中国及其地区政策的普遍感受,它说明,阴谋论叙事在中亚地区的政治话语中相当突出。如前所述,本土精英对中国外交政策目标的不理解以及中华帝国与中亚游牧部落历史上的长期对峙,是投机认知盛行的沃土。其结果是,中国的地区倡议总是笼罩着谣言和阴谋论。一些人认为,北京企图在经济上征服中亚,将这一地区变为它的西部省;还有人觉得,中国实际上是通过染指基础设施项目,来掠取中亚的自然资源;也有部分人担心,中国觊觎中亚土地是为了解决自己的人口过剩问题。

实际上,虽然实证决策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熟,但中亚国家尚未充分体验在知情基础上决策的好处。中亚学者和决策者秉持的主观逻辑,或可归因于该地区地缘政治心态占主导地位这一冷战遗产。中亚统治精英在共产主义阶级斗争教条下长大,从前苏联继承下来的体制认识,可以说明为什么在这一地区主观决策盛行。这种决策的依据是偏颇而未经检验的,其灵感通常来自地缘政治考虑、意识形态观念甚至是单纯的臆测。

这也难怪中国在地区越来越多的参与让阴谋论泛起。阴谋论之说,指的是一个或一组代理人秘密策划并执行一起重要事件(见约翰·希瑟肖2012年的《国父与苏联老大哥:后苏联时期中亚的阴谋论与政治思想》,载于《俄罗斯评论》第71期第4册第610-629页)。有关“国中国”和“外来威胁”的阴谋论,是包括中亚地区在内的前苏联势力范围流传最广的阴谋逻辑叙事。这个阴谋论中的“国中国”,是指国家内部事务,如统治家族的内部运作、安全保卫机构,或者是只手遮天的总统家族。而“外来威胁”,指的是外部势力对国内事务的干涉。正如约翰·希瑟肖2012年指出的,作为冷战中常见的意识形态产物,中亚国家的阴谋论往往作为该地区的一种统治模式,使优势顺序合法化,使精英统治、族长政治和予取予夺的权力不断被复制。换句话说,阴谋论是统治者为其行为或不作为进行辩护的理想工具。在政治层面强化阴谋论叙事,最大的可能,是因为中亚统治精英常常对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外交政策目标疏于理解。

S4.jpg
阴谋论是统治者为其行为或不作为进行辩护的理想工具。

然而,中国方面的某些行为也助长了投机认知的盛行。例如,2009年2月13日维基解密披露,中国有可能迫使吉尔吉斯斯坦收回了其领土上的“玛纳斯”美国空军基地。在与时任美国大使塔蒂亚娜·葛佛艾勒会面时,当时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张延年否认了中国答应给吉政府30亿美元财政援助以换取关闭“玛纳斯”空军基地的说法。但葛佛艾勒后来表示,会谈中,张延年这位老资格中国外交官“明显心慌”,“一度忘了怎么说俄语,并开始用中文喝斥一直沉默的助手”。而且,他那位沉默的助手“一反常态地”站出来,建议美国大使向吉政府提供50亿美元,这样就可以买断中国和俄罗斯的影响。这类讯号未免再次引起人们推测中国的“真实”意图,以及它在中亚草原所谓“新的大博弈”中所扮演的角色。

总的来说,断言政治话语中的阴谋论为后苏联时期中亚国家所独有是不准确的。登月、光明会、比尔德堡组织、新世界秩序等,都是影响全球公众话语的阴谋论的组成部分。但阴谋论不应单从娱乐角度看,因为这些叙事往往扭曲即有问题的实际情况。就像一些人指出的,阴谋论无关真假,只关他们左右政治话语和政治实践的权力(例见斯蒂芬妮·欧特曼和约翰·希瑟肖2012年的《后苏联时代阴谋论》,载于《俄罗斯评论》第71期第4册第551-564页;阿列克谢·尤尔恰克2006年的《一切都是永远,直到永远不再:苏联的最后一代》,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