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芮博澜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副教务长、GEMBA课程主任
  • 杨志熙 香港都会大学李兆基商业管理学院副教授

一边是龙一边是鹰:亚太国家的中美选择

2023-04-26

美国从“接触中国”到“遏制中国”的政策转变,可以追溯到2009年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亚洲再平衡”战略。当时,恰逢中国的实际GDP的全球比重超过10%;再向前几年,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20 年,中国的经济规模甚至超过欧盟,占全球经济的 18%。特朗普执政期间,随着 2018 年贸易战的开启,“遏制中国”的政策进入高潮。随后,双方的紧张关系不断加剧:美国在对本国经营的中国公司施加限制,特别是科技公司(比如华为和中兴),引发了关于中美经济脱钩的讨论。新冠疫情进一步导致双边关系的破裂。特朗普政府独自对付中国,但他的继任者选择召集其他国家,共同加入针对中国的打压活动。“四方安全对话”(QUAD)(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的重新出现,以及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的成立,都是此类联合行动的代表。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一方面可追溯到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另一方面体现在“中国制造 2025”提出中国在若干关键行业占据主导地位的雄心。

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影响

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关系紧张,对各自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许多研究都揭示了贸易战对两国的消极影响。Abiad等人(2018) 表示,贸易紧张局势可能导致两国出现经济产出和就业的双重损失,而对贸易失衡的影响微乎其微。Huang等人 (2018) 研究了贸易战对企业股票市场反应的影响,发现在金融市场上遭受损失的,不仅是依赖中美贸易的企业,还有许多通过全球价值链存在间接业务往来的其他企业。Tam (2020)声称,美国将投资从中国转移出去,实际上会伤害美国自己,加剧其贸易失衡。因此,经济原因似乎不足以解释双方的地缘政治紧张局面。

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贸易战,不仅影响自身,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与中美关系相关的所有其他经济体。Fajgelbaum 等人(2021)认为,贸易战将减少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但旁观者国家(该研究分析了其他 48 个国家)的出口总体上会增加。整体而言,这些国家减少了对中国的出口,但增加了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口。然而,这些国家受到的影响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它们替代中国商品的速度。Ferchen (2022) 指出,东南亚是受美中竞争冲击最严重的地区(与非洲和拉丁美洲相比),这是因为三个实体之间存在邻里效应和密切的经济联系。2020 年,中国和美国分别占东盟出口总额的 16% 和 15%。在东盟地区,来自中国的进口在过去十年一直增长,比重(24%)明显高于美国(8%)。但在对外直接投资(FDI)方面,美国的投资存量远远超过中国 - 原因很简单,美国与东盟的投资关系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最近才出现,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Ferchen,2022)。

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

一些地区国家已对外表示支持任何中国或者美国。通过加入 AUKUS 和 Quad,澳大利亚对美国的支持显而易见。日美和韩美军事同盟,意味着这两个国家的选择余地很小。缅甸支持中国,反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的立场(Tiezzi,2022)。老挝和柬埔寨则经常在东盟峰会上,就南海问题为中国辩护(Sutter,2021)。

然而,东亚其他国家不愿选边站。例如,新加坡正努力和这两个超级大国成为朋友。尽管和美国签订了国防备忘录,新加坡仍然和中国进行联合军事训练(Choong,2021)。皮尤研究中心 2022 年的一项调查,进一步支持了上述发现(Silver 等人,2022)。参与调查的亚太国家中,相比于马来西亚(39 %) 和新加坡 (34%),日本(87%)、澳大利亚(86%)和韩国(80%)对中国的负面看法高于中位数(68%)。2022 年,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对东盟地区的意见领袖、决策者和思想领袖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76.7% 的受访者承认中国是该地区无可争议的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大国,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担心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至于美中竞争,57% 的人更愿意本国和美国站在一起。这些受访国家里,选择支持美国的比例不等,菲律宾是83.5% ,老挝是18.2%(Seah 等,2022)。

经济方面,美国和中国一直游说亚太国家选边站。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区域经济合作。中国牵头促成“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与伙伴关系”(RCEP),而美国以前牵头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现在则领导“印太经济繁荣框架”(IPEF)。RCEP 更侧重于加强成员国之间的贸易, IPEF 侧重于促进商业活动。这两个倡议可以相互补充,但它们分别由中国和中国领导,因此出现了一种心照不宣的的竞争关系。下面的图1显示了这三个协定的成员。大多数亚太国家加入了其中的所有或者两个协定。如前文所述,中美都是它们重要的贸易伙伴。所以,各国可能更愿意选择不与任何一方站在一起。

图 1. 主要区域协议的成员。

中图1.jpg

被迫做出选择

如果各国需要选边站,怎么办?这些旁观者国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它们应该选择支持哪个超级大国?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使用 Dawar 和 Frost (1999) 制定的框架加以解决。该框架介绍了大型跨国公司进入新兴市场后,本土企业的可用策略。该框架基于两大因素:公司业务全球化的压力,以及,公司能力(或公司资产)向国际转移的程度。前者涉及外部压力,后者涉及企业内部能力。将这些因素映射到一个 2x2 矩阵内,就形成了本地企业的四种不同战略,以应对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它们是:防御、扩展、躲避、竞争。 Dawar 和 Frost得出的应对战略,包括:重视跨国企业力量薄弱的市场领域、进军相似的海外市场、与大企业组建合资企业,以及重视本地和海外的小众市场。

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做选择的话,旁观者国家有哪些余地?这个问题必须考虑两个主要因素。一,超级大国在旁观国贸易体制中的重要性(即外部压力)。由于许多东亚国家是开放的贸易经济体,依赖对外贸易是其经济的重要特征。而且,如前所述,中美都是它们重要的贸易伙伴。二,旁观者国家的出口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即内部能力)。如果旁观者国家是高效的生产国,就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将这两个因素映射到 2x2 矩阵时,会产生 4 个可用选项,如图2所示。

右上象限内,超级大国是旁观者国家的重要市场,但旁观者国家具有高于平均水平的比较优势。这为它提供了一些谈判实力,并使得该国得以保持较强的中立态度。但是,它必须保持和超级大国的良好关系。左下象限内,意味着中美两个大国都不是旁观者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它几乎没有比较优势。中美可能希望旁观者国家在联合国或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对自己提供支持,但旁观者国家选择的合作伙伴,应该愿意且能够帮助其发展基础设施、教育或技术等长期能力。左上象限内,旁观者国家依赖主导着双边贸易关系的超级大国。它几乎没有谈判权,也别无选择,只能寻找机会取悦合作伙伴,比如建立更密切的政治关系,或者支持由大国牵头建立的贸易组织。右下象限内,旁观者国家有能力保持独立,或者选择与超级大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它甚至可能拥有超级大国感兴趣的能力。

中图2.jpg

接下来,我们绘制特定亚太经济体的图表,方法如下。对于贸易强度,我们分析的是中国和美国在旁观国出口的比重。至于比较优势,我们使用著名的显性比较优势(RCA)。一个国家的产品 x 的出口占其所有商品总出口的比重,超过该类产品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重时,该国家在产品 x 上就具有显性比较优势。 RCA 高于 1 时,相对于 RCA 较低的其他国家,它便是该产品方面具有竞争力的出口国和生产国。RCA 越高,该国产品 x 的生产效率越高。由于 RCA 是针对特定产品类别的,我们汇总所有产品的 RCA(使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的两位数汇总),并根据这些产品在中国和美国进口中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因此,加权 RCA 考虑了在中国进口贸易里,旁观者国家拥有的比较优势。

我们的分析结果如图 3所示。

中图3.jpg

相对于美国,这些旁观者国家的地位集中在左下象限;相比之下,相对于中国的地位主要出现在右上象限。由此可见,中国是它们更重要的贸易伙伴,许多旁观者国家是满足中国需求的高效生产国。右上象限内的旁观者国家能够和中国谈判,因为结果可能是互利共赢的。然而,就美国而言,大多数旁观者国家(越南和柬埔寨除外)由于效率相对较低,可能不具备议价能力。如果旁观者国家希望长期改善自己相较于美国的地位,这可能不太可能实现,因为 2010 年的情况与 2019 年没有太大区别(见图 4 )。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相对于中国和美国的地位截然相对。中国是澳大利亚重要的贸易市场,但澳大利亚也有比较优势。换句话说,两国都需要对方,两国之间的谈判对双方都有利。美国既不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合作伙伴,澳大利亚也不是能够满足美国需求的高效生产国。但是,澳大利亚当前与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显示,它更倾向于美国而不是中国,这令人困惑。显然,这种情况下,意识形态似乎胜过经济学。

另一方面,日本既需要中国也需要美国,因为它对这两个国家的立场非常相似。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相对于中国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而相对于美国的地位略有改善。除了防卫同盟,日本对美国的友好关系似乎也很合理。与日本相比,韩国的情况更为复杂。虽然中国是它的重要市场,而美国相当中立,但它与美国的非经济关系造成了艰难的选择。

中图4.jpg

东盟国家里,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和中国谈判的话,比和美国谈判更有成效。不仅因为中国是更重要的市场,也因为这些国家拥有满足中国需求的相对优势。泰国处于更加不稳定的境地,因为它相对于这两个超级大国的地位有些相似,意味着它需要和这两个国家保持友好关系。我们的分析证实,越南在国际关系中更倾向于美国。同样,老挝和缅甸继续深化和中国的关系是更为有利的。另一方面,柬埔寨似乎更青睐中国,尽管我们的分析表明它理应采取相反的政策。

不结盟运动2.0

亚太国家不应该在中美之间二选一。2020 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写道:“其他亚洲国家不希望被迫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如果任何一方试图迫使亚洲各国做出选择——如华盛顿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或是北京寻求在亚洲建立一个专属势力范围——美中将走上一段持续数十年的对峙之路,使长久以来预期会出现的亚洲世纪岌岌可危。”(Lee,2020)。现实情况是,由于中美关系不断恶化,这些旁观者国家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别无选择(Weiss,2022 ;EIU 更新,2020 年 10 月 23 日)。亚太国家处于中美冲突的交火地区。美国保证在这些国家主权受到损害时提供军事援助,以此拉拢它们;中国则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甜头,比如基础设施投资和不断增长的出口市场。两种类型的援助都具有吸引力和必要性,特别是对于发展中经济体而言。经济增长取决于政治稳定和安全,反之亦然。对于中国和美国来说,同时提供经济和国际安全援助可以扭转局势。另一方面,旁观者国家之间建立联盟以保持中立似乎是必要的。也许是时候在亚太地区建立起类似于不结盟运动 (NAM)的组织了。

 

参考资料:

Abiad, A., Baris, K., Bernabe, J.A., Bertulfo, D.J., Camingue-Romance, S., Feliciano, P.N., Mariasingham, M.J. and Mercer-Blackman, V., The Impact of Trade Conflict on Developing Asia. Working Paper No. 566. ADB Economics Working Paper Series.

Choong, W. 2021. Chinese-US Split is Forcing Singapore to Choose Sides. Foreign Policy, 14 July, 2021.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1/07/14/singapore-china-us-southeast-asia-asean-geopolitics/

Dawar, N. and Frost, T. 1999. Competing with Giants: Survival Strategies for Local Companies in Emerging Marke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April 1999: 119-129.

EIU 2020. EIU Global Outlook: Siding with the US or with China, 23 October, 2020.

Fajgelbaum, P., Goldberg, P.K., Kennedy, P.J., Khandelwal, A. and Taglioni, D. 2021. The US-China Trade War and Global Reallocations. Working Paper 29562,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Ferchen, M. 2022. Growing US-China Rivalry in Africa, Latin America and Southeast Asia: Implications for the EU. MERICS China Monitor, March 24, 2022.

Huang, Y., Lin, C., Liu, S. and Tang, H. 2018. Trade Linkages and Firm Value: Evidence from the 2018 US-China Trade War. CTEI-2018-04. CTEI Working Papers.

Lee, H.L. 2020. The Endangered Asia Century. Foreign Affairs, 99 (4).

Seah, S., Lin, J., Suvannaphakdy, S., Martinus, M., Thao, P., Seth, F. and Ha, H. 2022. The State of Southeast Asia: 2022 Survey Report. 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 Singapore.

Silver, L., Huang, C. and Clancy, L. 2022. Negative Views of China Tied to Critical Views of its Policies on Human Rights. Pew Research Center, June 29, 2022.

Tam, P.S. 2020. Global Impacts of China-US Trade Tensions.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Economic Development, 29 (5), pp. 510-45.

Tiezzi, S. 2022. Which Asian Countries Support China in the Taiwan Strait Crisis – and Which Don't? The Diplomat, August 13, 2022.

Weiss, J.C. 2022. The China Trap: U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Perilous Logic of Zero-Sum Game. Foreign Affairs 10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