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谭卓 海国图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Costco 开业火爆?美国企业为什么离不开中国

2019-09-17
a.jpg

美国最大的会员制仓储式零售商Costco终于落户上海。开业首日,大量消费者涌入,仅半日,就由于人数过多而宣布暂时停业。此后几天都是人满为患。毋庸置疑的是中国消费者强大的购买力再一次被证明。且在当前中美贸易关系微妙之际,Costco的这一“测试”无疑在某种程度上为已经在华或正在观望中的美国企业吃了定心丸——中国市场依然潜力无穷;这也再一次证明了,为什么美国企业离不开中国。

贸易战历经一年多,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是较为弱势的一方,因为美方掌握核心技术,而中国只是一个廉价的代工厂。美国可以将工厂转移到越南、印尼等地(事实上美方也正在这样做),美国企业可以继续享受廉价劳动力带来的巨大利润,而中国却必须面对大量工作机会的流失和制造业的衰退,甚至可能会进一步出现一些社会问题,因此,中国必将率先妥协。这样的分析不无道理,然而,所谓贸易,就是既要有卖方市场,也要有买方市场,产品再好,有价无市也绝不是明智的商业逻辑。中国在许多产品上已成为美国企业的最大或第二市场,而其增长态势更是遥遥领先其他市场。例如,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通用汽车2018年在华的销售再次超过美国本土,基本成为其稳定的最大市场。再比如,尽管受到中国本土企业的冲击,但iPhone对华的出口仍是其对日出口的两倍,对其他亚太地区出口总和的三倍,中国仍然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单一市场。 过去40年的高速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中产阶层,其数量之大目前没有其他国家可以比拟,而现在正是这批中产阶层消费力最强劲的时候。美国当然可以将工厂转移到其他国家,美国政府也可以用关税不断极限施压,但如果中方彻底反制呢?需要注意的是,直至今天,中方在贸易战中对美方的反制仍然十分克制,关税额度既没有像美方那样庞大,反制的行业也主要控制在农业等领域。中国尚未反制的汽车、芯片行业已经因为两国的低气压而受到冲击,芯片出口商高通就是最好的例子。受到贸易战和“华为禁令”的影响,高通三月到六月的营收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3%,净利润更是下滑了34%。高通的主要对手因特尔也出现类似的情况。中国没有了美方的技术和产品固然会受到巨大的伤害,但如果美国企业没有了中国市场呢?企业是盈利导向,为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扩大市场,面向世界是最好的选择。只有不断拓展全球市场,增加营收,才能继续投入研发新的技术,保持市场份额,形成良性循环。政府补贴并不能弥补失去市场的伤害。而美企在中国市场获得的利益不是任何其他单一市场能替代的。如果中方真正祭出反制关税,甚至进口限制,美方也找不到第二个市场来抵消损失。

更进一步说,iPhone,芯片这些只是直观能体现市场消费能力的“硬性产品”,还有金融、餐饮、甚至教育这些“软性”的服务业。不用说百胜(KFC、必胜客母公司)、希尔顿、星巴克这些早已扎根中国的美国第三产业巨头,Costco进驻中国也是美企拓展市场的范例之一。还有金融、保险、法务等一系列美国保持领先地位的行业都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正翘首等待开拓市场的机会。而也只有在中国,很多的这些服务行业的美企才能获得巨大的利润——欧洲有自己的金融巨头,并与美国公司形成竞争;在饮食和生活风格上,欧洲也并不十分热烈地欢迎美国快餐式的理念,例如星巴克在欧洲就发展十分缓慢;其他的如日本市场也有类似的情况,本土老牌企业依然坚挺,且受到本国政府的庇护;因此,只有中国既有市场,且社会对美国的产品和理念接受程度普遍较高。事实上,贸易战中美方一直强调中国通过出口“赚”走了美国多少钱,但却忽视了美国企业在中国不断扩大的服务业利润。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和经济结构的转型,第三产业在中国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如果中美协调得当,更多的美国企业也必将获得更大的利益。

中美正式建交40年来,中国获得了许多美国企业的投资,通过代工厂的形式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美国企业和社会则不仅享受了廉价优质的产品,也在许多行业占据了市场,把持了全球物流链的顶端,许多公司甚至获得了第二次发展的机会。中国当然需要美国的产品,美国也不能没有中国这个市场。一个开放、经济蓬勃的中国远比一个孤立、萧条的中国对美国有利。中美的摩擦或许不仅是经贸的摩擦,但经贸是切实影响国力、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根基之一。中美经贸的互相依存是历史发展的选择,双方目前都没有彻底脱钩的资本,因此,贸易战始于经贸,也应认清市场事实,妥善处理该领域的分歧和矛盾。

文章来自海国图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