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中国对美大战略:增长、争取盟友、技术并购

2019-02-28
a.jpg

中美两国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G20峰会期间达成的贸易战暂时休战协议并未改变美国遏制中国的终极目标。原因显而易见,美国和中国已经成为战略竞争对手,这种竞争态势在可预见的未来会一直持续下去,几乎未给解决任何长期争端留下任何余地。中国认识到美国发起的这场贸易战的结构性特点,这使其对美国政策的应对方式发生剧烈变化,从在贸易领域实施报复措施的针锋相对转向三管齐下战略:不惜一切保国内增长,在外部寻求盟友,同时加速提升中国的技术实力。

首先,中国需要缓冲经济增速下降带来的冲击,尤其是2018年美国发起贸易战后经济减速加剧。中国在2018年开始放松货币政策,同时尝试热情不高的财政刺激政策,但到目前为止这些不足以阻止经济的下滑。事实上,高达1.3万亿人民币的减税措施似乎并未在刺激增长上收到效果。财政支出也没有扩大,这或许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更严格的投资管控,对影子银行的打击,以及对习近平反腐运动的恐惧有关。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为全面降低融资成本向市场注入的流动性也未能在货币市场以外取得成效。事实上,私营公司并未得到融资成本下降的好处。

鉴于以上因素,以及投资甚至消费领域令人日益忧心的数据,除了全力刺激经济,中国已经别无选择。在财政政策方面,中国正向使用权宜之计回归,尤其是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并允许地方政府大肆借贷。在货币政策方面,对于中国人民银行而言,关键在于加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这样私营部门才能以较低成本获得贷款。在这方面,预计它将“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支持增长,这基本上意味着将信贷推向私营领域。考虑到刺激措施的规模,中国经济在2019年应能实现增长稳定,或至少是温和减速。这将是对美国遏制的最好回应,但我们不能忘记这种增长的未来可持续性有待观察。事实上,随着经济再次在需求政策刺激下增长,杠杆率注定要提高。除中国的结构性和周期性减速,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因为要缓解贸易战对市场情绪造成的极度负面影响,而这会在投资和耐用品消费领域产生连锁效应。

除了保持经济增长,中国还有两个关键的外部目标。首先,它需要与更多国家尤其是世界重要经济体结盟。欧盟是最明显的目标,因为各成员国加起来的话,欧盟经济规模堪比美国或中国。这也说明为何中国近期不仅致力于推动加强与欧盟的经济关系,还着力推动加强与单个欧盟成员的关系。例如,由16个东欧和巴尔干国家组成的所谓的“16+1”平台就旨在加深中国与该地区国家的双边关系。习近平主席还于近期出访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说明中国对欧盟成员国的关注。近来中国与日本双边关系的回暖也显示出中国对于盟友的极度渴求。但无论如何,欧洲或日本想与中国建立更紧密关系,并重新平衡其战略联盟的努力都将变得愈发困难,因为美国有可能出台措施限制盟友与中国接触的能力。北美自贸协定的“毒丸”条款就明显针对中国,它要求协定国与一个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签订自贸协定前知会其他国家。

中国的第二个外部目标是通过缩小自身与发达世界的技术鸿沟来实现技术领域的自力更生。要想达成这一目标最快的方法就是从国外购买技术。这会使中国的并购行为达到新高——至少在中国中期产业战略的重点发展领域,如“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到的重点发展产业。美国政府对来自中国的并购日益警惕令欧盟成为更容易合作的伙伴,虽然欧盟内部保护自身企业远离中国并购的案例也在上升。

无论如何,与美国的竞争和美国遏制中国的努力,已促使中国官方采用一个包罗万象的模糊战略,而非具体可衡量的战术来回应。今年初以来,紧张态势是中美双边关系的最大特色。现在中国正在着重建立外部联盟,不计代价刺激国内增长,同时加速实现技术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