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赵天一 纽约大学纽约校区华盛顿广场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国的双轨制外国商业政策——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共存

2017-12-26
S3.gif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致辞。(路透社)

继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结束了对中国北京的首次国事访问后,中国政府旋即于11月10日宣布,中国将放松或取消针对外国公司在中国金融市场的投资限制。

根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通讯社的报道,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这项新政策:“外国企业在证券、基金和期货行业合资公司的投资比例将被允许提高至51%”,同时“这一上限将在三年内逐步取消”。此前,外国投资的比例上限为49%,因此这一决定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大为出乎意料。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孙玮12月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中表达了激动之情:“这一决定对于摩根士丹利来说实在是一个大好消息,这让我们能够获得管理控制权并扩大经营。我们急切地想看到具体政策的出台,显然我们也将遵守这些规定。”

这一决定被普遍视为中美两国在特朗普总统对北京进行历史性访问期间达成的诸多共识之一。同时,外界也相信这项政策是中国在维护并推动全球化进程道路上迈出的新一步,而这完美响应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早些时候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演讲主旨。

IMF的数据显示,直到2015年,中国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年均增长率高达10%。眼下,中国的经济增速与往日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彭博在2017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中国经济在下半年出现了进一步放缓的迹象,房地产市场管控、过度借贷以及工业产能过剩的负面效果开始显现。”随着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中国刺激外国投资政策背后的真正意图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暧昧不清。中国政府意在达成与外国投资者的双赢局面?还是仅仅试图将外国投资作为一项工具来刺激国内经济,并最终为特定行业的中国企业(如资源和科技业)创立一个过度保护、排外、毫无竞争可言的环境?

外国直接投资(FDI)于1978年的经济改革中被引入中国。当时,中国总体上鼓励外国直接投资,这不仅仅是因为外国直接投资有益于经济的恢复发展,同时外国直接投资也为大量中国企业设立了行业范式并提供了宝贵经验。在2001年加入WTO时,中国同意对外国货物与服务业一视同仁,这被称为“国民待遇”。但一位《彭博视点》记者写道,“海外公司都心知肚明”,中国“从未真正遵守过这些承诺”。他认为外国投资者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限制,“大批行业或设立了限制,或根本无法涉足,例如演艺团体和外国人寿保险公司依然被限制在低级合伙人的地位”。

一方面,中国的规章制度已经开始向外国投资者敞开了大门;但另一方面,在很多外国投资者看来,中国的规章制度依然倾向于保护本国特定行业的发展。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Michael Clauss)在接受CNBC的采访中谈到了中国日益加剧的贸易保护主义叙事:“服务业基本上禁止外资涉足。很多愿意在中国生产、在中国设厂的公司都被迫进行合资。”尽管服务业存在诸多管制,但中国最臭名昭著的贸易保护主义或许是来自数字技术领域。通过禁止脸书和推特等流行的外国网站和应用程序在中国运行,中国已经创建出了一个独裁式的“网络主权”,在这里中国本土的网络公司,如腾讯和阿里巴巴,得以快速发展并最终成为网络巨头。

中国已经意识到,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对于发展经济来说必不可少,这带来了新的开放政策。正如《南华早报》指出的那样:“外国投资企业为中国第二产业创造了超过20%的销售额、就业机会和附加值……第二产业的外国投资企业单是通过独立运营就为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了约10个百分点。”但是,正是在外国投资者的帮助下,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它同时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野心勃勃,想要在特定行业发展自己的强项和能力。

正如一句谚语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在特定行业发展国家实力,尤其是那些西方国家已经发展成熟的行业,中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若想避免在发展初期就被外国企业击溃,在一个竞争较弱的环境中培育本土企业至关重要。

当前,与其依赖外国企业获取利润,中国正在谋求在世界市场上拥有更大的影响力。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外国商业政策推行了双轨制战略:在拥抱全球化的同时,加强贸易保护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