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东南亚、人民币与现实

2017-01-11

鉴于经济和地理上更接近中国,东南亚是否应该准备用红钞(人民币)代替绿钞(美元)呢?一些东南亚国家已经在这么做。2015年末,印尼宣布从2016年开始在对华贸易中使用人民币。同时,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也提高了人民币支付能力,包括建立人民币结算中心。

S2.jpg

东南亚国家的这些举措可以理解。无论如何,它们庞大的中国邻居不仅是世界最大出口国、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三大债权人,而且还设立了20个离岸人民币中心,达成了35个双边货币互换协定。2011年以来,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增加五倍,成为世界五大主要贸易货币之一。认识到这些进展,IMF于2016年10月1日宣布人民币为“可自由使用货币”,如今更将其纳入它的特别提款权(SDRS)一揽子货币,权重仅次于美国和欧元,居第三位。

不过在现阶段,东南亚政府想在这方面更加有作为,未免太早了。特别是,在外汇储备中持有大量人民币对东南亚政府来说意义并不大。谨慎的做法是等待人民币成为与美元、欧元不相上下的更稳定的全球储备货币,但今天它肯定还不是。全球外汇储备主要还是美元(63.6%)和欧元(20.4%),之后是英镑(4.8%)、日元(4.1%)、加元(2%)、澳元(1.9%)和瑞士法郎(0.3%)。中国人民币的份额非常之小,甚至未计入IMF的“外汇储备币种构成”(但2017年3月底开始它将被单独列出)。

不愿持有和交易人民币资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担心人民币的流动性和汇率动荡。不仅由于人民币市场根基浅薄加剧了汇率动荡,而且,人民币衍生工具、交叉货币互换、期货与期权的匮乏也难以对冲汇率波动。事实上最近几个月里,受来自中国国内的冲击,人民币汇率一直在动荡。这些冲击包括政府宣布改革汇率制度(2015年8月11日),中国股市跌幅超过8%(2015年8月24日),以及中国股市再度剧烈震荡(2016年1月4日)。

妨碍外国人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更深层原因,是他们难以进入中国国内金融体系。虽然中国国内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但政策限制抑制了外来所有权。同样,交易商和投资商也不愿持有人民币资产,除非他们可以将账户结余用在广泛的金融交易和金融工具上。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将取决于中国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取决于增加外国交易商和投资商准入的步伐。

S3.jpg

如果有什么变化的话,人民币国际化的阻碍似乎在增加,而非减少。其反映是,过去一年中国自己的人民币计价贸易从26%下降到16%,而在香港这个中国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人民币存款从2014年的高峰下降了30%。导致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放慢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政府加强了资本管制,以应对2016年大量资本外流后人民币的快速贬值。在稳定与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之间,中国当局明显选择了前者。

人民币国际化的近期前景也不特别令人鼓舞。在国内,中国政府仍面临去杆杠化和国企改革的艰巨任务,同时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经济从外部驱动转向由国内驱动增长,这是复杂的过渡,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增长中断,金融动荡加剧。在国外,中国要面对更多的保护主义和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挑衅,这有可能极大增加贸易和金融流动的不确定性,使人民币面临不可预测的后果。

S4.jpg

现实表明,现在也许不是东南亚经济体增加人民币敞口的最佳时机。东南亚是世界上贸易最开放的地区之一,通过贸易已经受到了中国经济放缓的严重影响。但本地区与中国的金融联系并不发达,经过金融渠道受到的直接影响有限。在可预见的未来最好继续保持现状。一些东南亚国家(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受到经由国际资本市场传播的中国金融动荡的冲击,它们正在努力管控这场动荡,使其保持在合理区间。增加人民币敞口只会削弱这些努力。

随着中国持续增长、改革、投资海外并与全球金融体系接轨,人民币有一天作为全球储备货币与美元、欧元竞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一天还很遥远,向新常态过渡注定会产生冲击,使动荡加剧。对东南亚这个易受经济冲击的地区来说,政府应该明智地采取规避风险的战略,不再增加人民币敞口,直到中国经济出现更可持续的增速,直到人民币不仅更稳定,而且拥有开放的资本账户和与全球更加相融的金融制度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