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人民币纳入SDR的意义与挑战

2016-01-0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12月1日宣布,人民币符合IMF“自由使用”标准,可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从2016年10月1日起生效。

人民币“入篮”基本上确立了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的大国经济地位,对中国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不仅能够帮助中国在全世界展示国家经济实力及金融实力,有利于增加各国央行和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需求,也是全球各国对中国几十年来市场经济改革成绩的肯定,将有利于全面推动中国未来的金融改革。同时,人民币“入篮”不仅有利于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开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新局面,让SDR货币篮子更具代表性和合法性。

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的条件下,人民币“入篮”也意味着在人民币没有完全自由可兑换、资本项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扫除了全球各国央行持有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技术障碍,增强了人民币在跨境交易和投资结算等方面的国际地位,有利于降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成本,推进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减少要求人民币完全自由可兑换可能受到国际市场冲击的巨大风险。

同时,人民币“入篮”也意味着人民币开始要承担国际市场大国的责任,比如需要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改革,让汇率制度更具有弹性、央行货币政策更具有独立性、资本账户更为开放等。中国政府将在人民币管理、与投资者及世界交流等方面作出更多改变,境外市场对中国的金融改革及人民币管理会提出更多的要求。这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内在价值及外在价值,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入篮”后,全球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各国央行及国际市场的投资者对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需求有多大?有分析认为,如果以人民币“入篮”权重10.92%来计算,各国央行对人民币储备资产的需求能达到6600亿美元左右。但是,这些只是潜在的需求,不是现实的需求,全球市场对人民币的潜在需求不一定会全部转化为境外各国央行所持有的外汇储备。这种潜在的需求要转化为现实的需求,需要中国政府今后在各方面作更多的努力。

人民币“入篮”后,有两个问题需要回答。一是人民币“入篮”后,对中国的金融市场来说是利好还是利空?从长期来说,人民币“入篮”对中国经济及金融改革来说是一项重大利好。但是,从短期来说,其影响及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则是心理因素大于实质因素。因为SDR只是IMF为保障世界流动性所创立的记账单位,并非真正的货币,使用时必须先兑换成篮子内的国别货币,不能直接用于支付结算。所以,人民币“入篮”后,说境外市场对人民币需求增加,只是按照人民币在SDR篮子中的权重来计算,但作为储备货币的人民币实际需求有多大是相当不确定的,它取决于未来各国央行和投资者对人民币未来趋势的判断。所以,人民币纳入SDR的短期影响不应该高估。

二是人民币“入篮”后,是不是如不少境外分析的那样,随着境外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人民币又会回到单边升值的轨道上?从现实的市场情况来看,市场反应正好相反。11月份以来,人民币离岸(CNH)和在岸(CNY)汇价都开始转向弱势,目前已经跌到了近5年来最低水平。这就意味着人民币“入篮”后,国内外市场不是认为人民币会重新进入单边升值轨道,而是看淡人民币未来走势。

国内外市场的分析是十分明确的,即当前人民币的相对稳定完全是中国央行为了满足人民币“入篮”而采取过多干预的结果。在人民币“入篮”明朗化之后,中国央行要维持人民币的稳定一定会代价很高,这就使得中国央行今后可能放弃这种对人民币的过多干预。所以,人民币未来走势更多要看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都会增加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再加上美联储加息,更是增加了人民币贬值的机会。因此,人民币“入篮”是一把双刃剑,不要高估它的意义与影响,短期来说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