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牛犁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2015-05-18
ID1549(economy).jpg

2014年,中国GDP达到10.4万亿美元,经济总量首次跨越10万亿美元大关,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3.4%,相当于美国经济总量的59.5%。同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较好地完成了就业目标,物价水平温和上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但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和分化、产能过剩化解缓慢、地方政府债务负担重、企业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新的问题又开始出现,通货紧缩隐忧显现,财政和金融风险开始暴露,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六大问题如下:

一是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和分化。中国房地产行业总量大、产业链条长、涉及范围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过去五年,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22%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5个百分点左右。目前,大多人认为中国住房年需求峰值约为1200万-1300万套,并在2013年基本达到,201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进入量价齐跌的调整期。根据国际经验和房地产周期变化规律,房地产调整期一般需要3-5年。预计中国房地产市场将进入中长期调整阶段。

二是产能过剩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中国制造业过剩产能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虽然部分落后产能正在逐步淘汰,但是新增产能仍然较多,甚至超过已淘汰产能,使得过剩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缓解。本次工业品价格的下跌表明,中国产能过剩不是需求不足引发的,更多地是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的结果。大量资源固化于产能过剩行业,抑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

三是财政金融风险有所上升。经过几年的大量举债,地方政府进入偿债高峰。与此同时,在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放缓的情况下,要稳定经济增长就只有增加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但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严控和规范地方政府债务,使基建投资来源渠道受到抑制。与房地产调整、产能过剩、政府性债务相关的金融产品违约风险开始暴露,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增大,实体经济的问题开始向财政金融领域传导。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传导,加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也导致财政金融风险上升。

四是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产能过剩行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缺乏利率弹性部门的巨大资金需求拉高了资金成本;房地产市场回调和部分理财产品违约风险上升,导致金融机构和企业流动性偏好提高;银行理财产品、电子金融等金融产品及影子银行等市场化融资渠道分流了部分资金。金融资本“避实就虚”,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水平降低不能有效传导到资本市场,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民营投资意愿与中小企业生产活动。

五是通货紧缩风险上升。截止2015年2月,中国工业品价格已经连续36个月下跌,超过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连续31个月下跌的纪录。除了产能过剩影响价格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成为重要影响因素。计量经济模型测算表明,2014年国际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农产品价格下跌导致中国PPI下跌1.3%,占全年降幅的68%,导致CPI涨幅放缓0.6%。同时,电商等新的商业模式也大大降低了商品的价格。此外,资金大量流入股市也带来资产价格波动。而且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强,服务价格仍保持稳步上涨。因此,当前中国虽未进入通货紧缩,但存在明显的通缩风险。

六是就业质量不高问题显现。虽然从数量上轻松完成了全年1000万人的就业预期目标,但是就业的质量仍然不高。一是许多农民工在城市的非正规部门就业,就业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二是部分制造企业开工不足,但因招工难不会轻易辞退员工,部分工人处于半就业状态;三是2014年3月起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新注册成立的部分小型服务企业甚至夫妻店并没有充足的业务,但也计算为创造了就业岗位;四是因制造业经营困难有部分工人频繁转换工作岗位,在纳入就业统计时面临重复计算的问题,导致就业人数虚增。

针对上述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开启“双引擎”实现“双中高”;

-取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惠民生的平衡。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既有助于稳定短期经济增长,又为加快结构调整和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