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北京统计的可靠性:中国经济快速放缓?

2015-09-22

“亚洲龙头减速了,”《华尔街日报》在有关中国的文章中写道,“这更让许多外国经济学家担心,中国的增长率实际上比政府设定的2015年7%的目标还要低几个百分点。”

ID714(chinas-economy-1024x652).jpg

难道中国官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估计比从前更加不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多少人在乎这一点,如果北京的数据出现几个百分点的误差,无论高还是低,也都无妨大碍。但随着习近平本周开始对美国进行蓄势已久的访问,很多事情将取决于他的国家实际增长速度有多快。

例如,如果人们认为中国经济够强大,这位中国领导人在悬而未决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就有更多好牌可打。在这种情况下,外国企业会争着去中国投资,并施压白宫接受北京的条件。而倘若中国增长乏力,习就会被迫作出让步,并开放更多的行业给外资。所以比投资协定最终结果更重要的,可以说是国际社会对习及其技术专家型官员管理经济的信心。

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字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政府目标一致。一些分析家对此表示怀疑。“我不得不认为官方估计第一季度GDP增长7%很可笑,”日本一桥大学的伍晓鹰说,“我认为这完全不靠谱。”

虽然没多少人认为第二季度增长与第一季度一样强劲,但国家统计局出人意料地声称第二季度增长率仍达到7%。

这让怀疑声四起,而且理由都很充分。基础指标显示,中国经济状况要疲软得多。例如,今年上半年广受关注的铁路货运量下降10.1%,贸易额下降6.9%,建筑开工面积减少15.8%。

电力消耗虽然增加,但增幅只有0.7%。多年来电力数据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可靠的指标。

为国家统计局辩护的人纠正说,中国经济结构正在改变,在摆脱长期以来对制造业的依赖。他们认为,传统指标不再像从前那样重要。“工业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经完全脱钩,”著名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说。

今年第二季度,工业对GDP的贡献是43.7%,低于服务业的49.5%。

尽管如此,问题仍然存在,尤其当我们检视制造业的时候。国家统计局声称,上半年工业产出增长6.3%,这很难与铁路货运量、贸易、建筑开工和电力数据相符。

而且从各行业看,上半年很多行业的产出数据不是下降,就是仅有微幅增长,国家统计局对大型国有企业的调查也是如此。引人注意的是,钢产量下降了1.3%,这是近20年来的首次。

Markit公司编制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3月到6月制造业是收缩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的连续下降也证明经济的疲软。例如6月份PPI下降4.8%,连续40个月负增长。

对工业产出数据的怀疑,也让人置疑国家统计局有关服务业收入预测的可靠性。统计局称,服务总产值2015年上半年增长了8.4%。

也许的确增长了这么多,但服务业高速增长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为什么呢?金融服务业受到了7月份股市暴跌的沉重打击。为支撑股价,中国政府采取了措施,如最近宣布多种交易类型违法,这导致交易活动骤减。比如,政府举措带来的一项后果,是一度作为世界最大股指期货市场的成交量,在7月到9月这段时间里下降99%。股票交易量也大幅收缩。

因此,快速增长的金融服务业第三季度将是负增长。这意味着,加上制造业和消费的疲态,经济增长明显是低于7%这个门槛。但许多人怀疑中国不会让国家统计局承认经济有多么低迷。真正考验官方报告可靠性的,将是统计局发布的第三季度GDP数据。

增长数字长期以来变得政治化了,现在尤其如此。中国高层领导人最近在安抚国际社会的时候不惜拿自己的威望冒险。譬如习近平上周在北京用新华社官方语言告诉来访的美国工商界领袖:“经济增速放缓是我们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消化刺激政策的结果。”

习的讲话使经济低迷看起来是政策有意而为的结果。增长率温和下降,像2014年的7.3%和今年的7%,用合理调控来解释是说得通的,但出现骤降就说不通了。这是对中国经济管理的信心问题。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及此事,提到了“对机敏熟练的关注”。

在人们担心股价下跌和人民币贬值之际,中国领导人不希望经济基本健康问题受到怀疑。

信心支撑着中国经济,这就是国家统计局10月份发布第三季度数据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