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密货币立法对全球金融意味着什么?2025-10-09
余翔(Yu Xiang)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中美两国在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强网络安全和确保全球稳定方面拥有共同利益。未来形势将更多取决于价值观和治理,而非技术。
美元信用的流失与“信用美元”的跌落2025-10-04
韩立群(Han Liqu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美债与美元走势的“异象”既是全球对“信用美元”或“债务美元”模式再评估的结果,也是对美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再评估的结果。如果美国不能恢复财政健康,那么美元霸权的转折时刻很有可能会到来。
香港在稳定币主导权竞争中的战略角色2025-08-19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以制度领先、技术创新和内外协同为基础,打造面向全球的新型合规稳定币平台,既是香港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也是中国金融开放和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
美国关税泛滥将重塑供应链2025-08-07
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 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勃鲁盖尔高级研究员
特朗普第二届政府上任后美国关税不断升级,这种通过征收高额定向关税并迫使亚洲经济体投资美国制造业的做法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随着制造业从中国及其邻国流出,墨西哥等国家可能受益,印度则面临被落在后面的风险。
《天才法案》:美国正制造金融动荡2025-08-04
鲍韶山(Warwick Powell)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设计学院教授,Smart Trade Networks创始主席
新法案允许用美国国债支持所谓“稳定币”的发行,从而人为制造出一种杠杆循环,而这可能威胁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
特朗普关税的得与失2025-08-01
余翔(Yu Xiang)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如果美国能灵活应对并重视与贸易伙伴达成共识,它或许能巩固其经济主导地位。否则,持续的高关税可能加剧全球贸易碎片化,并对美国的长期影响力构成挑战。
硅谷拥抱政治说明什么2025-07-30
韩立群(Han Liqu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硅谷的科技和资本正在从传统的“游说影响”华盛顿,走向“改变塑造”华盛顿,这将给美国的政治权力结构带来持续挑战。
特朗普执政与全球化走势2025-07-30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办公室(高端智库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特朗普的政策推动了逆全球化趋势,冲击现有国际秩序,但也促使世界其他国家寻求新的合作模式,推动新型全球化的发展。
华盛顿新的贸易包围战略可能适得其反2025-07-29
黄裕舜(Brian Wong) 香港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罗德学者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保护主义策略理论上是为美国创造贸易优势并排挤中国,但又认为世界仍需要美国的消费者。贸易战期间各种新关系的形成可能意味着美国受到冷落。
埃隆·马斯克试图颠覆美国政治2025-07-21
马利·普里瑟奇(Mallie Prytherch) 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因“大而美”法案而与特朗普公开决裂后,埃隆·马斯克创立了美国党,试图挑战美国的两党制。他的对华立场不断变化,加剧了战略层面的模糊性,但在两极分化和僵局持续的时代,该党的出现是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一次压力测试。
《大而美法案》透支美国增长潜力2025-07-08
马雪(Ma Xue)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法案为美国经济注入短期强心针,为美国政府信用紧急输血,但本质上是透支未来增长潜力的权宜之计。
马斯克与MAGA的决裂2025-06-23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
三大矛盾让美国科技加速主义精英和MAGA势力难以全面融合,这将给特朗普政府未来的执政前景带来一系列影响。
特朗普不可行的贸易方案2025-06-09
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
世界经济已经感受到了关税引发的全球贸易放缓的压力。如果特朗普继续推行其不可行的贸易方案,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只会上升。
“三连杀”预示动荡时代将来临2025-06-03
余翔(Yu Xiang)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华尔街的动荡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在财富和权力被重新定义的时代,那些通过多元化投资非美元资产或押注新兴市场的人,或许能够获得成功。
经济韧性:中国未被关税压垮的原因2025-05-28
古拉姆·阿里(Ghulam Ali)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曾任香港亚洲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方面准备充分、决心坚定,远超美国的预期。关税战暴露了美国全球领导力的弱点,它最终给华盛顿造成的经济伤害大于对中国的伤害,而后者显示出更强的经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