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着冷静看待中美关系新变化2018-06-13
袁征(Yuan Zheng)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目前贸然判断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已经彻底转向遏制强硬尚为时过早,需要进一步观察。当然,做最坏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是最为稳妥的战略抉择。
中国能打赢贸易战吗?2018-06-08
詹姆斯·H·诺尔特(James H. Nolt) 纽约大学客座教授
虽然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陷入贸易战会让美国、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许多利益受损,特朗普却有可能被迫率先退让,而中国的全球实力与影响力得到提升。特朗普过度自负,他可能输掉贸易战,中国则可能胜出。
美国对华政策阴晴多变的背后2018-05-24
尹承德(Yin Chengde)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美国新政府在执政第一年对华罕见示好,但今年以来美方态度突变,对华罕见强硬直至发难。
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是历史性错误2018-05-17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特朗普有关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决定将给中东格局、美欧关系以及国际防核扩散努力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TPP:争夺亚洲领导权的筹码2018-04-26
本•雷诺兹(Ben Reynolds) 纽约作家及外交政策分析师
特朗普政府重拾TPP,其原因与奥巴马政府最初推动该协议如出一辙,那就是,TPP是争夺亚洲领导权的一个筹码。
朝鲜为何改变对和谈的态度2018-04-25
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宾理工大学地缘政治讲席教授
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最近刚访问朝鲜归来。他认为,金正恩政权重返谈判桌是偶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然,其中包括它掌握了核循环技术而更加自信,以及制裁破坏了国家经济活力使它变得脆弱。
为何“特金会”有可能在蒙古举行?2018-04-23
彼得•比特纳(Peter Bittner)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讲师
为什么蒙古首都有可能成为特朗普和金正恩举行梳理分歧的会晤的首选地?对此朝鲜和美国也许都有很好的理由。
习近平面对特朗普的底气2018-04-16
比尔·埃莫特(Bill Emmott) 前《经济学人》主编
世界将目睹对中美两国意志力的历史性考验。它关乎东亚的战略领导地位,最终关乎国际秩序。在朝鲜和贸易问题上,中国都占有优势。
对朝外交失败的危险2018-03-28
邓马克(Abraham M. Denmark) 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亚洲项目主任
特朗普总统和金正恩不成则败的峰会之危险在于,它有可能破裂并使一方或双方领导人相信外交手段注定要失败。
特朗普、关税和教科书式保护主义2018-03-22
苏拉布·古普塔(Sourabh Gupta) 美国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232条款”措施是以美国国家安全受到危害为理由来限制进口的一种高度非常规、有争议的措施。更糟的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贸易伙伴采取这一措施,可能只是逐渐炎热的季节里爆发的致命贸易战火中射出的第一批子弹。最坏的事情还在后头。
奥林匹克精神与南北朝鲜2018-03-20
克利福德·克雷柯夫(Clifford Kiracofe) 前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高级职员
奥林匹克精神能否开启外交进程,从而有效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金正恩与特朗普的会面能成功吗?2018-03-20
拉姆什·萨库尔(Ramesh Thakur)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核不扩散与裁军中心主任
金正恩与特朗普的首脑会晤是一次机会,很难把握,而且容易被白白浪费。不过特朗普已被证明是务实派而非意识形态派。他的交易型方法可能成为关键。
特朗普政府进攻性贸易政策将会走多远?2018-03-12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中美“竞合关系”正在步入新阶段,这种新的大国关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常态化的摩擦和冲突,双方应避免“以牙还牙式的报复”,在谈判中探寻新的互利共赢基础。
特朗普外交失色与美国社会生态的演变2018-03-02
尹承德(Yin Chengde)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特朗普执迷于搞“美国第一”削弱了美国的国际公信力和国家软实力,但他的我行我素在国内大体上行得通,这种现象与美国社会生态的演变密切相关。
渐行渐远的美欧同盟关系2018-02-27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欧盟整体上脱离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轨道,这是战后美欧关系史上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