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王震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特朗普式反恐的困境

2019-11-15

10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伊斯兰国”组织头目巴格达迪已被正式击毙,并将此视为美国反恐战争的一大胜利。而此前一天得克萨斯州格林维尔附近发生的枪击案中,至少2人死亡,14人受伤。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的统计表明,截至10月27日,今年以来美国境内已发生大规模枪击案件345起,其中不乏许多持枪恐怖袭击案,约32093人在枪击中丧生。对比之下,这不能说不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近年来,“伊斯兰国”组织已经取代“基地”组织成为全球跨国圣战运动的新旗手,巴格达迪则是该组织的最高指挥者和精神领袖。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击毙巴格达迪都可算得上是近年来反恐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成就。但是,这一作用不能无限夸大。其一,巴格达迪被击毙一事还需要更进一步被证实。事实上,早在2017年已经有传言说他在摩苏尔之战中被击毙。其二,对于日趋松散化的“伊斯兰国”跨国网络而言,即便巴格达迪真的已死,也不意味着“伊斯兰国”组织会停止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步伐。其三,当前国际社会正面临新一波跨国圣战运动,这一势头同样不会因为“伊斯兰国”或巴格达迪的存在与否而停止。在一个恐怖主义肆虐的世界,美国又何以能独善其身呢?

“911”事件以来,由于美国本土的反恐防范空前加强,外来恐怖分子对美国本土的恐怖袭击能力已大大下降。“土生土长”的恐怖分子正成为美国本土面临的最大恐怖威胁。布鲁斯·霍夫曼等专家在2010年即已指出,“911”后参加极端暴恐组织的美国公民数量有所增加,美国公民在恐怖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也在上升。乔治·华盛顿大学与海牙国际反恐中心2017年联合发表的一份研究也表明,2014年以来,在欧美国家发动袭击的恐怖分子绝大多数为所在国公民。

特朗普反恐政策的核心要义在于“美国优先”。于是,他才会寻求在全球反恐战场上不计后果地撤出军队,以收缩反恐战线、节约资源。在国内,特朗普也采取了一些比较激进的做法,比如当政之初就推出了备具争议的“禁穆令”。与此同时,特朗普还屡屡发表一些赤裸裸的激进种族主义言论。今年7月,他在攻击非裔民主党众议员卡明斯和其他四位民主党少数族裔女议员时都毫无顾忌地使用了具有种族主义色彩的语言,《纽约时报》称其“将赤裸裸的种族主义带回白宫”,众议院则破天荒地通过了一项谴责现任总统为“种族主义者”的决议。

凡此种种,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的美国优良政治传统,更是对立国以来美国社会多元、宽容文化氛围的严重破坏,它唤醒甚至刺激了美国内部的种族主义仇恨和对立。于是,一方面我们看到特朗普总统不断在社交媒体上大肆炫耀他领导下的种种反恐成就和举措;另一方面,美国内部的极端种族仇恨、反犹主义、暴力枪击案等却持续攀升。美国犹太人委员会(AJC)近期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88%)美国犹太人认为反犹主义在美国是一个问题,84%的受访者认为过去五年美国境内的反犹主义出现了上升势头。

简言之,击毙巴格达迪或许可以成为特朗普未来参加竞选的重要政治筹码,但这并不能掩盖美国境内种族主义仇恨和恐怖活动正在持续增加的事实。这样的反恐政策不仅会吞噬“911”以来美国在反恐战争中取得的有限成绩,还会把美国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安全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