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印太:变化中的势力均衡

2017-12-25

12月11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对印度进行了访问,此次出访正值中印关系处于一个关键时刻。王毅对《印度教徒报》称,今年夏天爆发的洞朗争端令中印关系复杂化,但两国对争端的处理“显示了印中关系的重要性”。他同时表示“中国和印度拥有的共同战略利益要远远多于分歧”。

王毅在俄印中外长会晤期间说出这番话语,正值中印关系面临一个暧昧、复杂的关键节点。虽然王部长措辞柔和,但这些话依然无法消除中国官方媒体在洞朗对峙期间声称要好好“教训”印度给印度集体记忆带来的伤害。这些话也无法缓解近年来双边关系中产生的冷漠与隔阂,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印度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抵制。“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拓展中国影响力与声望的核心内容,这与二战后美国推出的马歇尔计划类似。该倡议的愿景是将世界秩序的中心从美国主导的跨大西洋体系转向以中国为核心的欧亚体系”。通过修建公路、铁路、港口和其他基础设施项目,“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将“中国在大欧亚地区现行的援助与投资项目”进行重新包装。

印度在抵制“一带一路”倡议上引发了相当多的关注,印度担心中国在周边国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推行的发展项目意在对其构成包围圈。从表面上看,新德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抵制是出于对计划中的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中心地点的反对。中巴经济走廊将横穿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而该地区对印度的主权领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印度反对的远远不仅仅是中巴经济走廊,印度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根本上就是将印度在该地区甚至全球的经济和战略利益排除在外”。

而美国在该地区的主要政策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些战略威胁的聚集。最突出的就是特朗普政府决定退出TPP,并终止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洲”政策。美国不仅未能成功遏制中国在该地区及全球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优势,这套政策组合反而见证了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加剧的咄咄逼人,主要表现为中国强化了其对南海地区及尖阁群岛(钓鱼岛)的主权声索,而后者给中日两国间爆发严重冲突埋下导火索。到目前为止,中国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大部分,同时它还持续推行与地区其他主要国家签署双边贸易协定,这都显示出美国在该地区软硬实力的严重下滑。

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被削弱的存在感由于特朗普总统宣布退出TPP而遭遇了进一步打击,令美国与其地区盟友渐行渐远。随之而来的就是,澳大利亚、新西兰与新加坡正在加速推动建立一个没有美国参与的TPP。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显示出自美国外交政策向内转之后该地区出现的日益严峻的地缘政治与安全真空。

印度面临的这些战略威胁的聚集,加上美国在亚太地区失败的政策,见证了一度破产的四方战略集团(美国、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的重新崛起。这四个国家都是民主制国家,都拥有法治,都承诺维护印太地区的海上安全与稳定。2017年11月,澳大利亚重返这个诞生十年的非正式安全对话机制。此前,澳大利亚为安抚中国情绪,曾一度退出了四方军事合作。此次重返四方安全对话后,澳大利亚特恩布尔政府认为,随着印太地区的势力均衡持续发生变化,这是澳大利亚增强与印度战略纽带的关键机遇。

随着澳大利亚已经准备好令国防成为与其他四方对话伙伴展开合作的核心,该地区正在形成一个同盟,这个同盟真正做到了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以自由民主体制为保障,共同制衡中国在该地区的扩张。为确保印太地区的持续自由,阻止中国想要掌控关键海路、妨碍自由贸易的野心,印度将加倍努力制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发挥领导作用,并坚决奉行那些令印度洋成为全球最重要国际贸易通道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