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交易商”特朗普名不符实

2017-09-13
S1.jpg

唐纳德·特朗普威胁对中国实施新的贸易壁垒,同时又指望北京帮助遏制朝鲜令人担忧的核武器计划。美国对华政策的这两面其实是相互矛盾的。

显而易见,潜在的美朝军事冲突利害攸关,特别是在将要使用核武器的时候,会酿成真正的危险,哪怕核武器并没有被使用。但是,我们却被迫把对华贸易问题与朝核问题放在一起来考虑。

也许确实,中国加大对平壤的压力,直到包括切断石油供应,是最有希望让金正恩同意暂停核计划以换取美国的某些安全保证了。(美国有可能阻止朝鲜获得核能力的时机已经彻底错过。)

也许特朗普以为,他可以把在贸易上向中国发出威胁作为“讨价还价筹码”,以确保中国帮助对付它麻烦的盟友。果真如此,那他算是误入歧途。这个错误的后果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交易商的手段

通常,对特朗普前所未有的执政方式的辩护,是说他属于“交易型”。由于是商人,因此他是一位拥有议价能力的交易商。许多人说到这种交易手法,就好像它是对传统假定的相应替代,传统假定认为一位总统应该有某些规则和原则,并对国际联盟和机构给予一定尊重,因为这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他们说这是短期战术与长期战略的问题。但重要的是,就算特朗普的短期战术见效,他能不能成功呢?

尽管在私营部门历经沉浮,但总统的行为却似乎表明他并不熟悉让谈判取得成功的一些最基本要求。交易的一个原则,是要从对方角度出发考虑这场游戏,并能想到一个双方都有理由认为好过其他的替代方案的最终结果。另一个原则是要赏罚分明树立信誉,这样对方才能意会选择的真正后果。

对中国反复无常的贸易威胁

美国怎样才能说服中国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呢?尽管特朗普希望把对华贸易作为“讨价还价筹码”,以确保中国出手相助,但白宫发出反复无常的威胁却不是办法。中国领导人已经明白,他们不必把特朗普的威胁当回事。去年12月,也就是上任之前,特朗普曾挑战“一个中国”政策。他显然没有事先想到或考虑到,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比美国更加不惜一战。今年2月9日,他不得不自我打脸,除了没面子和开了虚张声势的恶劣先例,他的“讨价还价筹码”毫无斩获。

另一个特朗普放弃威胁的例子就是他在竞选中曾反复承诺,只要入主白宫他就宣布中国是汇率操纵国。这项政策自始至终都很蠢。如果中国政府同意美国政客的要求,在2015-16年间停止干预外汇市场,那么结果会是人民币变得更有竞争力,而不是更加坚挺。特朗普直到今年4月2日还在重提此事,而不顾当初的指责是否可取,但一周后他突然转变立场,再次在中国人面前丢了脸。到现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大多数观察家一样,学会了轻视特朗普的警告,因为它们与现实没什么关系。

针对中国,白宫仍在采取激进的贸易政策行动。这些措施的覆盖范围皆尽其所能。试图靠国家安全豁免来阻止钢铁进口实属荒唐,它既缺乏法律依据,也绝非经济上的良策。如果成功禁止钢铁进口,美国其他制造业的成本就会上升。铝进口也是一样。其他一些措施更妙,如试图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8月18日,白宫就中国是否窃取知识产权展开正式调查。根据“301条款”实施报复的争议措施也在考虑之中。)

但这些贸易举措都不会对美国的贸易平衡、实际收入或就业起多少正面作用。且不论好坏,特朗普政府在贸易政策上耍的小把戏,绝不会有利于争取中国人帮助对付朝鲜,却很可能适得其反。

那么,争取让中国提供帮助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信誉方是正途

像所有交易者应该做的,首先要从中国的角度考虑朝鲜问题。中国不希望朝鲜拥有核武器,但它更担心邻国生乱,出现动荡,包括可能的难民潮和美军干预。美国和韩国政府要准备承诺,如果中国对朝鲜实施强有力的经济制裁并使之屈服,那么最后结果既不会是美军进入“三八线”以北,也不会是出现一个拥核的统一朝鲜。美国和韩国还应该准备暂停部署“萨德”,作为一种短期姿态,换取中国颁布执行对朝鲜的全面制裁。

这一战略或任何战略要想见效,美国总统必须有信誉。特朗普的可信度非常低,因为他大话说的太多。与大多数美国人一样,外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他的话无论涉及过去、现在或未来都与现实无关。

除了向中国发出贸易威胁,还有两个朝核问题的例子。1月份,对于朝鲜意在发展能打到美国部分地区的核武器,特朗普在推特上表示“这绝对不会发生”。8月11日他说,如果金正恩“以公开威胁的形式相要挟,顺便说一句,他多年来一直这么干,那他一定会追悔莫及,并且很快会追悔莫及”。人们很快就知道,这两个表态显然已经有失精准,而且进一步损害了他本就不高的信誉。

如果中国领导人得出结论,认为他们最终遇到的美国总统是一个比金正恩说话更不靠谱的领导人,那也没什么可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