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对华关系能否保护匈牙利免受地缘政治风暴影响?2024-06-21
齐思源(Vasilis Trigkas)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访问学者
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匈牙利在强国竞争时代为提升自身地缘政治和经济地位采取的重大措施。但是,为了免受地缘政治风暴的影响,匈牙利打算在欧盟内部开展工作,发挥超乎寻常的作用,以促进欧洲的战略自主。
中国发展奇迹:转向正常的发展模式2024-06-20
黄益平(Huang Yiping) 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本次采访中,黄益平教授和中美交流基金会总裁周建成探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他还讨论了中国经济奇迹的终结,解释了中国为何现在努力转向更加正常的经济增……
中欧合作前景与挑战2024-06-19
卢晓(Lu Xiao)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
习近平访欧是在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下具有重要意义的外交活动,为欧洲正确树立对华认知、健康发展中欧关系提供了示范。虽然中国和欧盟在俄乌冲突、汽车工业、产业补贴、关税政策、人工智能发展以及军民两用技术合作等方面存在分歧,但中欧双边经贸与政治合作在国际关系多极化进程中仍具有较大潜力。
动荡世界中的欧盟选举2024-06-18
黄境(Jade Wong) 观澜综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6月6-9日刚结束的欧洲议会选举,可能是1979年欧洲议会直选以来最受关注的一次。
- 美国正在失去全球南方?2024-06-18
寿慧生(Shou Huisheng) 北京语言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
无论南北,美国的做法都在鼓励地区强国更为积极地追求战略自主和影响力,地区局势的不确定性在增强。这种不确定性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削弱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
中国是动荡变革世界的“稳定器”2024-06-17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办公室(高端智库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中国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始终秉持和平与合作的外交原则,坚持在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正能量,成为百年变局历史演进的“稳定器”。
印度大选与莫迪面临的挑战2024-06-14
马加力(Ma Jiali)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莫迪新的任期将面临如何保持经济增长惯性、如何保持政府运行稳定性、如何在大国竞争背景下保持战略自主性等挑战。
法德共推“欧洲主权”前景几何?2024-06-14
董一凡(Dong Yif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法德有意借马克龙访德展示双方加强合作、共同塑造“欧洲主权”的决心。 但美国不会允许欧洲朝独立自强、摆脱北约控制的方向走太远。
- 大选年与美国的“管控”对华竞争2024-06-07
张昭曦(Zhang Zhaoxi)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管控竞争”作为美国对华政策关键词的态势能否持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拜登是否连任。更重要的是,如果所谓“管控竞争”的举措更多是出于内政动机,而非真诚的战略意愿,那就很难期待这种政策能够真正增进中美战略稳定。
- 一文看懂美国对华政策工具箱2024-06-06
杨水清(Yang Shuiqing)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5月28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举办第15期战略清析论坛。论坛以“美国经济与美国涉华法案最新进展”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
习近平欧洲行:中欧关系现状的晴雨表2024-05-30
塞巴斯蒂安·康丁(Sebastian Contin Trillo-Figueroa) 中欧顾问/战略家,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院研究员
习近平主席不久前的访欧之行是衡量中欧关系现状的最佳晴雨表。但快速分析此次出访之后发现,令人不安的迹象超过了有希望的进展。
中日韩三边合作重启与美国因素2024-05-29
张云(Zhang Yun) 南京大学教授
中日韩合作既不针对美国,也不靠美国因素推动和维系,当然也不应受制于美国。未来中日韩合作的可持续性,说到底还是取决于三国自身内在动能的不断开发。
《反犹主义法案》能解决美国的反犹主义吗?2024-05-28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消除反犹主义不能寄望于一部争议四起的法案,而是需要真正平等的民族和解与跨文化交流。
习近平访欧进一步夯实中欧共生关系2024-05-27
许钊颖(Xu Zhaoyi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习近平主席在国际时局的十字路口、中欧关系的关键时刻访问欧洲,战略意义远超中欧双边范畴。
中俄关系展现更广阔发展前景2024-05-27
韩璐(Han Lu)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副所长
普京总统开启新一届总统任期后首访中国,双方达成一系列重要且具突破性的成果,不仅为中俄建交75周年献礼,也为中俄关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