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关税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沈大伟 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席格尔亚洲研究中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杰出客座研究员

美中紧张局势下的延后策略

2025-11-11
2025年10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釜山会晤。(图片:韩联社/Sipa USA)
2025年10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釜山会晤。(图片:韩联社/Sipa USA)

在外交领域,有时少即是多,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中美元首在韩国釜山备受瞩目的会晤是2019年以来两人首次面对面会晤。近几年两国关系日渐紧张,此次会晤最大成就也许就是它能够举行,而且没有出现明显敌意。显然,两国都希望展现两位领导人之间的友好关系,缓和近几个月不断加剧的紧张局势和贸易摩擦。特朗普总统称此次会晤“非常成功”。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经历了十年日益激烈的全面竞争以及过去九个月针锋相对的贸易行动之后,紧张的中美关系确实需要一些稳定性。

然而,对于宏观的中美关系,此次会晤几乎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甚至都没有多少讨论。会晤时长仅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完全围绕双边经贸关系展开,显然没有讨论其他国际或地区安全问题(尽管中方祝贺特朗普总统在促成以色列-哈马斯协议和加沙停火方面发挥的作用)。令人惊讶的是,就连敏感的台湾问题也没有出现(即使敷衍一下,双方通常也会表达经过精心准备的立场)。而且,特朗普似乎也没有就俄乌冲突(并可能在促成停火方面发挥更具建设性的作用)向中方施压。南海问题或其他亚洲安全问题,例如朝鲜问题,也没有列入议程。

会谈的重点完全集中在贸易和技术方面。即便在这一领域,双方也未宣布任何新的倡议和协议,而基本上是回到前几个月的现状。取得进展的关键在于双方回归之前的立场。双方都撤回了最具惩罚性的威胁:中国同意暂停对在中国开采和加工的稀土矿产品实施全球出口管制,作为交换,美国表示将暂停对列入华盛顿“实体清单”的中国公司子公司实施一年期出口限制。特朗普方面还撤回此前威胁实施的100%关税(原定11月1日生效),并将与芬太尼化学前体有关的关税从20%降至10%,从而将美国对华总体关税税率降至47%。

此次会晤并未促成美国放松高科技出口管制(这或许是中国的主要目标)。特朗普还推迟了对中国造船业的301条款调查。特朗普政府近期启动的第二项301条款调查,涉及中国未能全面履行2018年双边协议中关于大量购买美国农产品的承诺。调查进度目前尚不明朗,但据推测此事有所缓解,中方承诺解除对美国大豆进口的冻结,立即购买1200万吨,并在未来三年每年增购2500万吨。双方还将暂停对等的船舶港口费(这对中国来说是一项重大胜利)。奇怪的是,双边交叉投资甚至没有列入双方随后公布的议程内容。

如此,双方都从冲突的悬崖边退回,这或许表明双方都意识到,鉴于中美两国经济深度相互依存,贸易战无法取胜。然而,双方是否认为科技战也无法取胜,仍有待观察。双方都在继续将出口管制“武器化”,加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和研发投入,而中国也在追求众多高科技产品的自主生产。

总的来说,中美元首釜山会晤的成果非常积极。此次会晤有助于稳定两国关系,并奠定了相互尊重和务实互动的新基调。至少目前看来,双方并未陷入恶性竞争。这种暂时的休战能持续多久?两国达成共识的细节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双方官员将在未来几周内完成这些工作。

最重要的是,仍有一系列其他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涉及地区和全球安全。对中国而言,美国对台湾的支持仍然是首要问题。对美国而言,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姿态对地区安全构成的影响仍然是首要问题,包括中国对俄乌冲突的立场。这些棘手问题将持续发酵。

此次会晤的最终结果是,两位领导人同意在2026年互访对方国家。特朗普在返回华盛顿的途中透露,他已收到邀请,并计划于明年4月访华。这将为更广泛的讨论提供机会,并可能实现美中关系的“重启”。目前而言,双方都争取了时间,缓和了紧张局势,这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