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陈积敏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美国“印太战略”推进效果评估

2023-03-08

从2017年“印太”愿景提出到2018年“印太战略”出台,再到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多层面的政策实践,美国“印太战略”在认知层面、政策层面以及战略层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第一,美国“印太战略”的提出与推进不仅提升了国内对“印太”地区重要性的认识,还在国际层面促进了各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对“印太”地区的关注与政策跟进。一方面,美国战略界对“印太”地区重要性的认识明显提升,共和、民主两党在推进“印太战略”上形成高度一致。这种共识增强了美国推进该战略的意志、决心,有助于保持该战略推进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另一方面,美国“印太战略”的推进还有效提升了国际社会对“印太”地区的关注。美国不是第一个使用“印太”概念的国家,也不是最早从政策层面关注“印太”地区的国家,但“印太”概念在国际层面的推广以及“印太”地区被国际社会所广泛关注,则与美国高调提出“印太战略”有直接关系。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逐步清晰与稳步推进,域内国家或地区组织纷纷提出各自关于“印太”地区的战略或构想。与之相对应,域外国家的关注度甚至更高,在政策层面更为高调,法国、德国、欧盟、加拿大等出台了各自的“印太”战略。一时间,“印太”地区不仅成为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的方向,甚至成为世界主要战略力量集聚的中心。域内外国家或国家集团对“印太”地区的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配合或策应了美国的“印太战略”推进。

第二,美国“印太战略”的总体政策架构已经形成,并不断得以充实完善。这主要体现在“印太战略”具有清晰的战略目标、明确的战略针对对象、相对均衡的政策体系。特朗普政府基本构建了美国“印太战略”的“全政府、全社会、全领域”政策构架,拜登政府全盘吸收这一政策框架并进一步加以完善,最主要体现在政策系统性与平衡性得到明显加强:从政策上看,美国在保持对“印太”地区安全层面的战略投资与高调介入的同时,更加重视在其他领域的政策设计与实施,尤其是推出“印太经济框架”,搭建了推进“印太战略”的经济平台;从议题领域来看,美国不仅加强对传统安全领域的关注,还将气候变化、灾难救援、疫情防控等非传统安全领域问题纳入“印太战略”,一定程度上回应了部分域内国家的关切;从执政理念上看,拜登政府修正了特朗普政府的“美国第一”原则,重拾传统的多边主义路线,修复并发展了同盟与伙伴关系,如升级“美日印澳”四边对话机制、构建“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重振了美国在国际组织与多边平台的主导权。

第三,美国“印太战略”对中国构成较大挑战。美国将中国界定为对其构成全方位挑战的战略竞争者,美国国防部则称中国为“步步紧逼的挑战”(pacing challenge)。这意味着相对收益已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首要考量因素,其结果是美国更难与中国合作,更倾向于迟滞、阻遏中国的发展。在此背景下,美国“印太战略”就是要通过地理上的抵近对中国形成直接压力,并通过塑造地区环境对中国的发展施加间接压力,最终目标显然是为其“竞赢中国”这一大战略服务。毫无疑问,美国“印太战略”对中国主权、安全利益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压力(台湾问题是最集中、最明显的表现),给中国的发展环境带来更多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同时迫使中国将更多精力与资源集中于亚太地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美国在全球层面面对的中国竞争压力。从中美战略竞争角度说,美国“印太战略”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制衡中国发展战略与进程的功能。

但美国“印太战略”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最突出的体现是定位有严重缺陷。从本质上来说,美国“印太战略”是在把中国作为主要竞争对手这一前提下所确定的霸权护持战略,然而中国并没有所谓的“霸权战略”。中国政府屡次强调中国既不扩张也不谋求势力范围,更不会寻求所谓的霸权地位,因而不存在与美国争夺霸权的问题。实际上,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也是发展趋势。“印太战略”作为一种霸权护持战略,其所寻求的是“一家独大”的优势地位,奉行的是“你赢我输”的零和思维,采取的是小圈子、小集团式的阵营对抗和“脱钩断链”、“长臂管辖”等强权政策,这显然与国际社会的期待以及时代发展的潮流相悖。可以说,美国“印太战略”是以20世纪的思维与方式来处理21世纪的国际关系,这就难免到处碰壁。就此而言,美国“印太战略”确定了不合时宜的战略目标,主观建构了一个想象中的“竞争对手”,开出了一味无效的、错误的“药方”。这种战略设计的缺陷已然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阿喀琉斯之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