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亚洲2015 :中国影响力,有好有坏2016-02-07
陈天宗(Curtis S. Chin) 前美国驻亚洲开发银行代表
乔瑟·科里亚索(Jose B. Collazo) RiverPeak集团合伙人
随着亚洲大片地区2月8日迎来农历新年,猴年来临。在羊年从记忆中完全褪去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过去一年或好或差的占据亚洲头版的人和事。
习近平中东之旅:“中国模式”开始上路2016-02-05
梅尔•格托夫(Mel Gurtov) 《亚洲观察》杂志高级编辑
在习近平的战略设想里,中国梦与“中国模式”互为补充,其中,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一个核心部分。在中东和非洲的进展显示了当今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份量。但由于“中国模式”是基于政治上的互不干涉,作者指出,把经济与政治分离将是一个挑战。
- 习主席新年出访中东传递的信息2016-02-04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习近平在最近对中东三国访问中提出中国“不能缺席”。中国主张以发展求稳定,以合作求安全,而“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这些方面取得进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中东机遇2016-02-03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就任以来,中国在外交政策上推进其自己版本的战略再平衡。中国的目标是将自己再定位为“中间之国”,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桥梁,最大限度地扩展战略空间。如果中国外交和北京的“连通”能够缓解中东危机,这一成就将确认中国跻身大国之列。
中国式经贸合作冲击美国在中东的政治遗产2016-02-01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咨询机构DifferenceGroup创办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东三国的访问,预示着美国改变政权的政策将让位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同时确立了中国作为一个能源大买家、主要进口商、基础设施建设者以及和平斡旋方在中东的存在。
中国没有想要领导世界的野心2016-01-29
董建华(Tung Chee Hwa) 中美交流基金会主席
中美交流基金会主席董建华1月25日在纽约出席了由美中公共事务协会举办的午餐会,并以“如何看待今日之中国”为题发布了主旨演讲,论述中国的战略意图和中美关系。他说:中国没有想要领导世界的野心。
- 奥巴马国情咨文演讲:中美关系的人造卫星时刻?2016-01-26
齐思源(Vasilis Trigkas)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访问学者
在任内最后一次国情咨文演讲中,美国总统奥巴马试图通过强调自己对2008年以来美国经济复苏的贡献,以及美国相对于中国的优势地位,来坐实他的个人成就。
美国大选以及对中国的影响2016-01-25
何亚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长
虽然历史上看,美国总统选举期内中国一向受攻击,但今年还有其他问题吸引着候选人和选民们的注意力。中美两国政府都有意愿的话,保持中美关系平稳就会相对容易。
- 2015中美关系之得失2016-01-21
俞邃(Yu Sui)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在中美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专注于消除国内贫困的时候,两国比任何时候都有更多理由加强合作增进互信。习近平主席访美是扩大两国关系的先声,不应让南海之类的问题和第三方的反对干扰这种关系。
- 中美关系进入重要历史过渡期2016-01-20
崔立如(Cui Liru)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
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中国正采取更积极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2015年见证了中国实践“大国”外交的过渡。由于中美关系日渐复杂,竞争更激烈,两国必须寻找共同利益的交汇点,加强务实合作,妥善处理纠纷,避免冲突与对抗。
- 世界要读懂美国,美国更要读懂世界2016-01-18
王嵎生(Wang Yushe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执行主任
新年已至,美国仍在试图以自己为中心塑造这个世界。它抵制通过坚实紧密的合作与中国建立更积极关系的机会,陷在旧时旧日里无法自拔。而它的许多盟友,包括英国、欧洲国家、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已经接受了一个多极化的世界。这个多极世界对美国来说,除了它的妄自尊崇以外,是不存在威胁的。
- 美国如何从日本的政治崛起中受惠2016-01-18
布拉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 政策研究中心教授
日本的骄傲,日本发挥更大国际作用的民族主义冲动,如今都在不断上升,其国内关于国家安全和修宪的辩论也开始升温。虽然崛起的大国倾向于颠覆现状,但政治复兴的日本显然只是想保持亚洲现有的政治秩序和海上秩序。
2016年面临艰巨挑战2016-01-15
何亚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长
在这个纷扰不断的世界上,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的重塑需要大国相互理解、协调行动。
中美关系逆水也行舟2016-01-12
陈永龙(Chen Yo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从伊朗核协议到巴黎气候协议,中美合作达到了新水平。这表明,尼克松时期以来两国的务实关系并未因国际形势变化受到威胁。两国知名人士、普通百姓、领导人和战略家正在形成一种共识,即中美相向而行应是不变的目标。
中美准备迎接2016年中亚挑战2015-12-16
理查德·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中国增加了对中亚的贸易、投资与贷款,尽管中美双方在推进民主、人权以及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安全行为上存在分歧,但两国仍可在经济一体化、反恐、打击毒品交易等方面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