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关税 脱钩
  • 马雪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中美经贸博弈的机遇与暗礁

2025-05-21
马雪.jpg

中美在日内瓦举行高级别贸易谈判后,双方均大幅降低关税,并宣称将继续下一步的贸易谈判。此举缓解了全球最大两个经济体间的贸易紧张关系,消除了两国贸易陷入停滞的威胁,也一扫此前的市场悲观情绪。

暂停键下的合作契机

关税暂停是中美经贸关系的阶段性缓和,两国高层及联合声明均表态积极。中方使用“达成重要共识、取得实质性进展”,美方则用“取得实质性进展、富有成效”来形容会谈。这些罕见的正面措辞说明双方在核心议题上已找到对话基础。特朗普认为在瑞士举行的贸易谈判实现了与中国关系的“彻底重启”,90天内暂时降低关税的协议是修复两国关系的一种方式。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甚至称,“中美如此迅速地达成协议,反映出双方分歧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美国还将第一阶段协议视为对华关税谈判的“潜在范本”,这将为后续谈判提供基础并注入动力。

应该说,双方建立的经贸磋商机制是谈判常态化的重大升级,该机制明确双方牵头人就各自关切的经贸问题开展进一步磋商。多年前,中美两国通过战略与经济对话和商贸联委会等一系列机制解决贸易和经济问题,但这两个机制都在特朗普第一任政府时叫停。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包含执行手段的磋商机制,但后续因美国政府换届而中断交流。拜登政府时期,两国的高级别经济工作组和单独的金融工作组举行会晤,这两个工作组均由美国财长领导,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几乎没有与中方就贸易问题进行过任何实质性讨论。此次经贸磋商机制将更聚焦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市场准入等问题,美国财长贝森特认为,这一沟通渠道将有助于两国避免“像4月2日之后那样的不幸升级再次发生”。

目前看来,90天暂缓期有助于稳定供应链,稳定全球经济秩序,提升市场信心,防止一些国家因惧怕中美经贸战而采取更广泛、更混乱的脱钩。前期因关税问题导致供应链中断或受阻的企业,有机会重新评估和优化供应链布局。就美国小企业而言,它们既没有足够利润率也缺乏资本储备来承受关税上涨的冲击,更无法迅速调整供应链,因此在贸易战中显得格外脆弱。尚有调整空间的美国企业迅速将供应链转移至低关税国家也相当困难,因为中国以外的工厂要么不堪重负,要么因工艺水平不够而无法处理其订单。相比其他地区,中国拥有工厂、原材料供应商、员工、基础设施等完整生态系统,采购价格合理、产品类别齐全。

暂停期后的暗礁

需要关注的是,暂停削减关税情况下,中美贸易量仍会减少。双方虽然将关税暂时降至10%,但美国仍保留以芬太尼为由征收的20%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征收的行业关税和301条款关税,尤其是对华关税下调不适用于汽车、钢铁和铝等特定行业。根据一些经济学家的计算,该协议生效后,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总水平将在40%至50%之间,接近特朗普曾承诺的水平。在实际关税税率下,中国对美出口可能减少1/3。由于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无常,许多企业难以制定长期计划,关税暂缓期内,美国假日产品或医疗健康产品售卖商家可能会借机补充库存,但日用品、家电等的进口可能不会猛增,相关企业面对不确定性可能不愿追加投资。

特朗普已经表示,若未能在90天内达成贸易协议,对华关税将再次上升,但不会回到145%,这表明不能排除美国重新施压的可能。特朗普政府试图同时推动与多个国家的贸易谈判,但基于强权的胁迫难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容易引发其他国家社会的反感和抵制,让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谈判更容易陷入僵局。根据特朗普第一届政府时期的先例,达成全面贸易协议通常需要更长时间。而且,随着企业利用关税暂停期补充库存,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可能扩大,这也许会限制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的动力。

目前,美国部分政治势力仍在推动对华遏制政策。美国有战略界人士认为,中美经贸磋商机制的意义还有待观察,因为无法确保中国不会利用这一机制拖延时间,光说不练。美国国内的对华强硬派还抨击特朗普“退缩和让步”,认为通过贸易协议降低或取消关税,有可能削弱特朗普在未来谈判中的筹码,并有损他通过减少对外依赖来实现美国制造业回流的长期雄心。美国国会议员要求获得有关谈判的“实质内容”和达成协议计划的更多信息,他们担心特朗普政府的交易无法让美国人普遍受益。一些行业组织呼吁特朗普及其团队采取超越第一阶段协议模式的举措,警告白宫不要“满足于”采购承诺,那将助长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些都表明,中美达成可持续贸易协议的道路仍然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