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风“哈维”与“天鸽”的教训2017-09-11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Difference Group创始人
最近,世界见证了规模和频度更大更强的台风和飓风。随着气候变化风险加剧,遏制附带损害的努力却正在减弱。现在需要的是美中在气候变化上的共同领导力。
- 特朗普退出,亚洲入场2017-06-19
沈丁立(Shen Dingli)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鉴于美国现在不愿付出领导全球的代价,其他国家将抓住机遇,负起责任,使巴黎协定奏效。
- 中国的环境教育合作2017-04-21
易若鹏(Rob Efird) 西雅图大学人类学与亚洲研究教授
与联合国和世界许多国家政府一样,中国政府希望以教育为重要手段,促进环境管理和生态的可持续性。不过,教育部洋洋大观的指导方针和实施规划在中国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学校里遇到了极大阻碍。
- NGO在中国的动向2016-10-31
俞邃(Yu Sui)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在中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公民借助非政府组织参与政治事务乃至民间外交,已成一种趋势。
- 气候行动挑战和美中双边合作的重要性2016-10-25
傅瑞珍(Carla Freeman)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
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摩擦或许正在升级,但若两国开展合作则将取得显著成果,《巴黎协定》正是可以证明这一点的有力例证。在美国的气候政治语境下,与中国的合作或许很难说服那些原本就否认气候变化存在的气候政策反对者。但是,两国间的合作加上《巴黎协定》的签署已经让行业领袖认识到,若想保持竞争力必须向低碳经济转型。
- 一线环保组织正在改变中国环保规则2016-10-19
麦可婷(Kristen McDonald) 太平洋环境组织中国区项目总监
在中国,当矿山重金属泄露到饮用水水源、在校学生因土壤污染患病、工厂环境污染超标的时候,是谁来作出反应?麦可婷与中国各地草根环保组织碰面,了解公众面临的挑战和NGO给地方环保部门提供的帮助。
- 《巴黎气候协议》:惠及经济与后人2016-10-06
玛丽安·奥乔(Marianne Ojo)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客座教授
2015年达成的《巴黎气候协议》离生效近了一大步。2016年9月3日,中国和美国批准该协议。玛丽安·奥乔探讨了协议细节和中美批准协议对他国的鼓舞。
- 全球最大碳排放国正式批准巴黎气候协议2016-10-06
安德鲁·莱特(Andrew Light) 乔治梅森大学教授
格温·塔拉斯卡(Gwynne Taraska) 美国进步中心能源政策副主管
美国和中国正式批准了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议》。在美国,具有国际法约束力的协议有两种:条约和行政协议。《巴黎协议》属于可由总统批准的行政协议,不需要参议院投票通过。
- 巴黎气候协议之后,下一步是什么?2016-05-12
沃克·罗(Walker Rowe) 南太平洋评论出版人
中美双方都在积极推动4月底签署的巴黎气候协议。中国因为关闭煤矿所减少的碳排放,相当于英国一整年的碳排放量。接下来还需要做些什么,来确保全球气温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
- 合理投资零排放能源有助于为老龄化问题筹资2016-05-04
斯图尔特•塔格特(Stewart Taggart) Grenatec创始人和负责人
如今大约每年有10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12%的资金被用于应对气候变化。这部分资金应合理投资于零排放能源、交通和未来商业基础设施。未来清洁能源经济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能源市场的自由化改革,这在美国全国天然气配送系统的运作中已经部分得以实现。而中国也正推进类似的关键性改革。
- 给世界一个承诺,为自己添加一份压力2015-12-22
陈永龙(Chen Yo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2015年12月12日7时略过,随着法国外长法比尤斯手中的绿色小槌清脆地一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气候变化谈判大会落下帷幕,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巴黎协议》成功通过。这绿色小槌的一击,代表着195个缔约方给了世界一个承诺,同时也给了各自国家一份压力。
- 升温控制目标:2摄氏度2015-12-10
本•雷诺兹(Ben Reynolds) 纽约作家及外交政策分析师
只要经济快速增长还被看成是持久合法性和政治成功的关键,避免灾难性全球变暖在政治上就是水月镜花。并不存在什么“美国的”或“中国的”排放,有的只是通过全球性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碳排放。
- 气候融资是巴黎大会成功与否关键2015-11-30
韩立群(Han Liqu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气候融资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中处于关键位置,但实际进展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巴黎大会有必要提升气候融资议题优先级,理清气候融资定义和机制,推动融资渠道多元化,优化气候融资的结构。
- 自然与财富:来自北京的喻世明言2015-11-10
爱德华·B·巴比尔(Edward B. Barbier) 怀俄明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
北京的空气污染,富人和穷人应对这一问题的截然不同,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课题。为解决当前的结构失衡,巴比尔建议着手应对环境退化和人力资本不足的双重问题,即实施所谓“均衡财富战略”。
- 应对气候变化:为了全人类走向生态文明2015-09-17
陆克文(Kevin Rudd) 澳大利亚前总理、美国亚洲协会主席
丹麦哥本哈根大会召开五年后,我们今天看到,全球都在前所未有地努力确保今年12月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功。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它要求各国在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上彻底转变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