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关税 脱钩
  • 张云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日本参议院选举与中美日关系

2025-07-28

在日本第27届参议院选举中,执政联盟自民党和公明党大败,自民党失去13个议席,仅获39个议席,公明党仅获8个议席。这是继2024年众议院选举自民党失去多数后,参议院再次失利。今年是自民党建党70周年,在众参两院同时失去多数也是自民党建党以来首次。通常来说,日本参议院权力和影响力比众议院都小,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此次选举对观察日本政治走向具有非常重要的风向标意义,它主要体现出两点:一是日本政党政治碎片化时代显现,二是民粹主义政治势力抬头。

首先,石破茂政权连续两次大败,意味着2012年末安倍晋三再次执政后出现的“自民党一党独大”政治格局正式走向结束,日本政治进入碎片化时代。此次选举中,自民党获39议席,在野党中的立宪民主党获22议席,国民民主党17议席,参政党14议席。“自民党一党独大”格局朝多党并存格局转变,意味着未来日本决策过程中,执政党与在野党频繁磋商、讨价还价才能在国会形成法案将成为常态。在对外政策上,则可能会出现议而不决的“决策漂流”(policy making drifting),因为政府将不得不受各政党意见制约。比如,日美关税谈判将直接受到影响,因为尽管石破茂首相表示要进行日美首脑直接谈判以早日达成协议,但日美就关税问题已经进行八轮部长级会谈尚未有进展,而国内政治基础如此薄弱的石破政府能否有所突破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安倍晋三首相时代,日本之所以能克服国内农业等利益集团反对,达成日美贸易协定、TPP等多个贸易协定,主要原因是安倍自民党的政治基础牢固。对日本来说,特朗普的美国意味着不确定性,而美国如今面对的同样是一个确定性下降的日本。尽管美日同盟大框架短期内不大可能有根本性变化,但双方的不确定性会对同盟管理构成不小挑战。

其次,此次选举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靠排外和反全球化主张迅速获得人气的参政党,这让日本政治与民粹主义无缘的神话消失。参政党成立仅五年,但如今已在全国拥有党员和支持者7.5万人,此次更在全国45个选区都推出候选人。参政党以“日本人第一”为口号,主张对所谓的外国干涉日本内政进行坚决抵制,并强化移民管制政策。冷战后,日本政坛也出现过激进保守政党,但几乎都是昙花一现。此次的不同之处,是日本经济的慢性弱化以及中产阶级生活水平持续下降导致选民对政治不满,而国际上则有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外部因素影响。日本政治中民粹主义的抬头,会对主流中道政治形成挤压,从而有可能让执政党的对华政策朝更强硬方向微调甚至演进,对中日关系造成冲击。但同时也要看到,日本民粹主义政治势力成为执政联盟一部分的可能性不大。在政治碎片化情况下,民粹主义政党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一方面必须保持激进主张来拉住硬核保守选民,另一方面这样做又会让其他政党无法选择其作为执政伙伴。从欧洲的情况看,主要国家的极右政党在选举中崛起迅速,但都没有执政。而且,日本社会贫富差距比欧美小得多,支持极右民粹主义政治势力的社会基础并不丰沃。此次选举中, 20岁年龄段人群投票最多是国民民主党,30-40岁人群最多投给了参政党,60岁以上人群则最多投给自民党、其次是立宪民主党。这反映出日本社会的差异主要源于代际之间在养老医疗等负担上的利益差异,养老金和医疗主要依靠工作人群支撑,而获益主要是老年人。与欧美民粹主义的社会基础主要是绝对的贫富差距扩大不同,日本主要是代际差距,这对日本对华政策转向过度强硬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日本政治正在经历重大转折,日本外交也将越来越需要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对中美日关系的稳定来说,夯实社会关系的根基会日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