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关税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多极世界中的全球南方

2025-07-22
卢西奥-1.jpg
(图片:《金融时报》)

大国竞争再度升温,多极化格局逐渐兴起,使得全球南方国家备受瞩目。从大宗商品供应国到消费市场,从投资目的地到新兴制造业中心,这些国家拥有巨大潜力,能够改变全球力量平衡。然而,它们也面临着治理挑战和热点问题。例如,矿产资源丰富的刚果民主共和国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3%,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该国一直饱受内部冲突的困扰。西亚和非洲其他国家也深受这种所谓“资源诅咒”的影响。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模式,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它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德意志银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全球南方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占全球GDP的1/3,占全球贸易和外来直接投资的1/4,占制造业实际增加值的20%,占全球劳动力人口的近2/3。预计到2030年,全球80%的中产阶级将来自南方国家,其中亚太地区占2/3。南方国家有望成为可再生能源超级大国,拥有全球70%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以及50%的关键矿产资源。日益老龄化的北方国家和年轻的南方国家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稳定且有生产力的南方国家符合世界的利益。

卢西奥-2.jpg

全球南方充满活力,变化迅速。中国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将自己定位为全球南方国家的领导者。其创造的经济奇迹在40年内帮助8亿人脱贫,无人能及。中国提前实现了一半的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然而一些人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脱离了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这使其领导全球南方的愿望受到质疑。另一个领导者印度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它先后超过法国、英国,最近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然而,这两个亚洲大国都拥有庞大人口,意味着与欧洲或者北美的许多国家相比,它们的人均GDP仍然较低。

此外,一些全球南方国家渴望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该组织传统上是由全球北方的富裕国家组成。墨西哥、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和智利已经是该组织的成员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尼西亚、秘鲁和泰国是候选国。因此,未来几年全球南方国家的成员构成可能会发生变化。

全球南方国家构成复杂。中国和印度是人口众多的大国,但全球南方也包括人口较少、资源禀赋较差的小国,这些国家的政治、治理和经济格局各不相同。中国和印度为达到目前的地位,采取了不同的途径,因此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盲目照搬外国模式和结构并不能保证成功,必须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本土化。政治稳定、政策连续、长期规划和战略文化是推动中国和越南等全球南方国家走在前列的关键因素。

冷战期间,意识形态被输出到所谓的“第三世界”,新独立或为独立而战的国家沦为美苏代理人战争的战场。这些国家不愿永远成为大国战略角逐的舞台,于是联合起来开辟生存空间。这一动机催生了1955年的万隆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只有当各国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走自己的路。当然,这其中存在着诸多障碍。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就不再支持国外的革命,而是专注于发展本国经济和国际贸易。外部力量推动的国家建设行动也失败了,伊拉克和阿富汗就是明证。

近年来,人们对全球南方国家的信心不断增强,这些国家民众的期望也不断提升。这些国家为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做出贡献的意愿显而易见。例如,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大了海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中国还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并大胆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然而,各国对这些倡议的反应褒贬不一,经济方面的倡议比安全或者战略层面的倡议更受关注。对于那些与中国存在领土或海洋争端,或者担心在经济上过度依赖中国的国家来说,情况尤其如此。

与此同时,全球南方国家正展现出更强的务实精神和自主性。在大国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它们采取对冲策略,伺机探索有利领域。它们发挥自主性,在东盟等区域组织内携手合作,塑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它们深知自己无法阻止大国竞争,但希望将这些竞争引至贸易、投资和技术流动等富有成效的领域。它们渴望追求自身的未来,并在相互冲突的大国之间找到中间地带。

一些中小国希望通过小多边机制和广泛的区域机制,让相互竞争的大国参与不同的领域。例如,一些亚洲国家希望通过“四方安全对话”等联盟和小多边机制,让美国致力于维护地区安全;同时,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版的谈判,扩大和中国的经济联系。其背后的动机非常强烈,那就是渴望与更多伙伴合作,且不受他国主导。

尽管存在差异,但全球南方国家拥有一些共同的目标。它们渴望促进国内发展,并维护稳定的区域和全球环境。它们支持多边主义,希望制定可预测的贸易规则,特别是针对大宗商品和制造业出口国的贸易投资规则,以吸引更多外资。它们主导或者加入了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例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南方共同市场和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在世贸组织面临压力之际,这些自由贸易协定有助于促进全球化,并为与主要贸易伙伴开展互动提供平台。

全球南方国家倡导改革和升级全球机构,而这些机构长期以来一直由全球北方主导,尤其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由于对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步伐缓慢感到不满,各国纷纷创建新机构,作为现有机构的替代或补充。金砖国家成立的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具有重要意义。全球南方国家希望参与规范和规则制定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规则的遵守者。此外,通过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和其他平台,它们希望参与更多的国际事务。

对大多数全球南方国家来说,地缘政治并非首要考虑因素,尽管许多国家都意识到其周边地区大国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对于基里巴斯、马尔代夫、图瓦卢和马绍尔群岛等群岛国家来说,气候变化并非抽象概念,而是真实存在的现实,其威胁关乎它们的生死存亡。关税战和贸易依赖关系的武器化也使得这些国家陷入困境。例如,越南从中国进口大量原材料,并向美国出口大量产品,但由于美国鼓动合作伙伴减少对华贸易和投资往来,越南正陷入困境。全球南方国家希望借助外部合作伙伴的力量进行产能建设,并通过技术或知识转移实现产业升级。

南南合作平台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交流意见和开展合作项目的渠道。“金砖国家+”机制、中非合作论坛、印非论坛峰会、东盟-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峰会以及中巴航天合作是众多案例之一。全球主要大国不再主动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加上一些全球南方国家的雄心和能力不断增强,或许能够推动南南合作的发展。

*本文根据作者在雅加达南部的印度尼西亚大学德波克校园举行的全球南方网络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