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贺文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中伊战略合作计划是合力对抗美国吗?

2021-04-16

3月24日至3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访问了沙特、土耳其、伊朗、阿联酋、巴林及阿曼等中东六国。其中在访问伊朗时,王毅代表中国政府与伊朗签署了“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该协议引发了国际的广泛关注,被舆论普遍解读为中伊两国合力对抗美国的一种战略合作。果真如此吗?

首先,中国外交的一贯传统是发展任何一种双边关系都不针对第三方。其实,有关中伊酝酿签署一份长期战略合作计划的报道早已有之,协议的酝酿当然不是在中美阿拉斯加会晤后才开始。2021年是中伊建交50周年,在中国文化中,50周年一般都会大大庆祝一下,如2006年召开首届中非北京峰会的起因也是为庆祝中国与非洲国家建交50周年(1956年埃及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及阿拉伯国家)。因此,在中国与伊朗建交50周年之际,双方用签署这份协议的方式来献上一份“贺礼”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中伊双方均有加强双边关系的强烈诉求。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来自伊朗的石油,伊朗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国。对伊朗而言,中国不仅是伊朗“向东看”战略的核心目标国,是伊朗石油的重要买家,而且也是帮助伊朗经济走出美国制裁困境的重要支撑力量。协议的相关披露内容也充分反映出这种双方的相互需要。据悉,根据协议草案内容,中国将在未来25年内对伊朗进行总计达4000亿美元的投资,涉及银行、电信、港口、铁路、医疗保健和信息技术等在内的数十个领域和近100个项目,并将继续深化两国之间的军事合作。作为交换,伊朗将在这期间为中国提供稳定的石油供应。比如,中国将会帮助伊朗建设机场、高铁和地铁,推进伊朗的5G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中国“北斗”全球定位系统服务等。而在国家安全领域,两国也将进行更多联合训练和演习,以应对“恐怖主义、毒品、人口贩卖和跨境犯罪”等威胁。

另外,无需讳言的是,中伊之间在外交上也需要某种程度的相互支撑。在美国特朗普政府的长期遏制和极限施压下,伊朗急需拓展国际外交空间和外部大国的战略支持;而中国选择在中美阿拉斯加会晤之后正式高调与伊朗签署这一长期合作协议,其时间节点也足以说明一切。

最后一点分析就是,虽然中伊合作协议本身是一份加强中伊双方关系、不针对任何第三方的协议,但由于中伊两国在目前国际环境以及对美外交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协议本身在客观上产生了提振伊朗对美外交博弈的信心,也增强了中国在对美外交中的砝码。如在刚刚结束的维也纳有关伊核协议的多边谈判中,伊朗的立场非常强硬,要求美国首先一次性解除对伊朗的制裁,然后伊朗再重新回到伊核协议对其核能力发展的相关约束之中。4月7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明确表示,美国愿意取消对伊朗的制裁,包括与2015年伊核协议不一致的制裁,以启动美国重返伊核协议的进程。虽然普莱斯没有给出更多细节,但外界认为同意取消制裁已经是美国“低头”的开始了。

另外,中伊这份25年合作协议中最让美国“闹心”的内容,恐怕还有中伊之间的石油交易将绕开美元而通过人民币来结算。无疑,如果石油贸易放弃美元的做法被其他国家效仿的话,美元的金融霸主地位就有可能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