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王震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美国外交的道义基础在新冠疫情中倒塌

2021-03-12

尽管在国际政治中谈论道德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但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却为其外交政策筑起了一座华美的道义大厦。在“人权”、“公正”等名义下,美国和盟友不断对其他国家进行道德评判、指责、制裁,乃至以武力进行直接干涉。如今,这座虚幻的道义大厦正在新冠疫情冲击下轰然倒塌。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自诩为全世界“自由”和“民主”的灯塔。苏联的解体一度让西方媒体和学界欢呼不已,飘飘然地认为这是“人类历史的终结”,并开始更加不遗余力地向全世界输出治理模式和政治理念。近年来,无论是发生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颜色革命”,还是中东地区“阿拉伯之春”,以及在中国香港地区出现的暴力抗议活动,美国媒体都无一例外地支持和叫好,一些政客甚至毫无底线地称其为“美丽的风景线”。然而,面对去年5月底以来美国社会因弗洛依德之死而出现的抗议和骚乱,以及近期国会山发生的冲击和占领国会事件,当政者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镇压和清算。这难免会让人怀疑,在同一个地球上,为何会出现两样的“人权”与“自由”标准?

除了对种族偏见和政治分裂的长期漠视外,美国政府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也堪称人类历史上教科书式的失败案例。根据霍普金斯大学公布的数据,截止3月3日下午,美国境内感染病例为28718025人,死亡人数高达516476人。无论是感染病例还是死亡人数,美国均高居全球之冠。作为一个拥有全球最完备医疗设施和最先进医疗技术的超级大国,美国却创下了远高于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疫情死亡记录。笔者一位居住在纽约的美国朋友正是在这场近乎失控的疫情中不幸离去。伤痛之余,我们不禁要问,如果连对自己国内民众的生病与死亡都无动于衷,又如何能使人们相信这些政客口中的“人权”不是为了选票呢?

事实上,自从去年2月1日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以来,美国政客除了一味地抹黑和“甩锅”之外,几乎毫无作为。正是这种罔顾事实的虚伪的“人权”政策造成新冠疫情被政治化,在美国境内持续蔓延,并且引发了许多针对亚裔的种族主义浪潮。在2021年初占领国会的运动中,就有许多极右翼势力和极端种族组织参与其中。兰德公司和反诽谤联盟(ADL)等的研究也显示,近年来,美国境内针对亚裔和少数族裔的仇恨犯罪明显增多,本土极右翼势力如今已经超越伊斯兰圣战组织成为最主要的本土恐怖活动威胁。

在国际上,美国的做法与其所宣扬的“人权”观念同样相去甚远。在全球疫情最为凶猛的时刻,美国政府宣布退出致力于推动全球抗疫的世界卫生组织,并拒绝缴纳拖欠的巨额会费。当新冠疫苗刚一投入使用,美国政府马上通过了“美国人优先获得疫苗”的行政命令,以确保“美国优先”。与此同时,美国的欧洲盟友们更是为了争抢口罩和新冠疫苗而大动肝火。到目前为止,全球75%的疫苗都集中在10个国家,西方富国几乎“扫光了全球疫苗货架”,以至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非盟轮值主席潘多尔不得不公开痛陈“疫苗民族主义”现象。更加匪夷所思的是,尽管这些西方国家自身在抢夺疫苗时不遗余力,却将中国和俄罗斯对其他国家的疫苗援助抹黑成“争夺国际影响力”。

试想,如果一种被大肆宣扬的“人权”对内罔顾民众生死,对外无视其他国家和民众的苦难,这样的“人权”意义何在?正如笔者在此前文章中所言,对于掌控国际主流话语体系的西方国家来说,在疫情问题上转嫁矛盾和抹黑别国并不难,但这既不能消除其自身的历史责任,更不能成为解决国内疫情的有效途径。疫情总会过去,但我们却不能不思考:疫情之后,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权”和国际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