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田飞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

中美贸易协议助推中国地位上升

2019-04-16
a.jpg

中美贸易纠纷从“贸易战”降温为“贸易摩擦”,如今正接近达成一项全面的“贸易协议”。中美贸易谈判历经数轮,最终还是走向理性和解与妥协,这是中美两国及全球经济之利好。这场贸易战无可避免。中国不再是一个中小型发展中经济体,而是成了一个大型新兴市场国家和全球治理的领导力量。这一基本角色的变化促使美国精英寻求以“修正主义”的思维和方式重构中美经贸关系。这一轮重构,在特朗普及鹰派精英团体那里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意义:前者是要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确保美国赚钱及所谓的贸易公平;后者则是要结构性强制中国重返美国设计的“转型”框架。

特朗普的实用主义与鹰派团体的规范主义之间始终存在着某种鸿沟,但我们不可放大这样的鸿沟,因为他们之间还存在着远超分歧的共同压力和遏制中国的政治共识。不过,中美结构性矛盾及权力之争不可能通过一次贸易协议就完全解决。

中美经贸谈判最大的冲突并不在于具体贸易利益的再平衡,而在于中国经济模式所具有的潜在普适性与挑战性。中美贸易谈判中,美方频繁提出“结构性改革”议题,似乎贸易不平衡只是中国制度不合理的单方面因素造成的。美国不愿意在“美式全球化”之外看到另外一个“中式全球化”的野蛮生长,而中国持续不断输出资本与发展模式的全球治理行为无疑触痛了美国最敏感的政治神经。

最可怕的不是产品竞争,而是产品与市场背后的政治模式之争。在美国人所构造的民主模式与中国式威权模式之间,近些年的演变趋势没有反映出美国模式的显著优势,反而是中国影响力快速扩散。因此,贸易摩擦及其谈判过程就不只是在谈贸易,也是在谈政治,以及人类未来的发展道路。如果中国全盘照收,屈膝投降,放弃自身道路而全盘美国化,则中国人民百余年的奋斗牺牲成果就将完全消解。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接受的。为了人类的前途,中国也不能简单放弃,因为中国模式之比较优势恰恰在于自主、和平与发展,是对美式全球化的有效补充、矫正甚至是批判性超越。美国为一己私利压迫中国放弃自身发展道路,既是对中国人民正当发展权利的否定,也是对人类发展多元性与未来愿景的否定。

特朗普在最新的贸易谈判发言中多次提及中国与美国共同承担全球责任,甚至还进一步提议中国加入美俄裁军谈判及有关协议框架。这表明,经历近一年的贸易战,中国的坚定立场、经济实力、理性姿态和刚柔并济的谈判策略最终赢得了对手的肯定和承认。特朗普邀请中国更多介入全球治理事务,是一种积极承认中国地位和角色的体现。但实际上,中国早就开始了对全球事务的思考和介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成了中国应对和塑造新世界秩序的战略基准和框架。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民族国家有限藩篱和利益对立,是真正全球主义和天下主义的世界观,而“一带一路”则相当于将这一世界观付诸实践的科学方法论。

当然,客观上中美贸易战及特朗普的“极限施压”确实起到了推动中国加快“结构性改革”的效果,但实际上,中国改革的意志与步伐一直坚定有力。中美贸易协议及美国“倒逼”效应不可能产生有些学者或政治势力期盼的“颜色革命”后果,相反,这种对抗与重构的过程只能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坚强有力,更富法治理性,而中国经济则更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全球引领性的潜质与实力。诚心期待月底的贸易协议成为中国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及参与全球治理的历史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