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崔立如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

对“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期”提法的断想

2018-02-01
S5.jpg

2018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宣讲习近平在高级干部研讨班讲话中的一个重要论断——“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期”。而笔者由此想到的是,长期以来沿用的“战略机遇期”提法终于被“历史机遇期”的新提法所取代。

战略机遇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提法,始于21世纪初期中国崛起还未完全成势之时。“911”恐怖袭击和中国加入WTO,从正反两个方面形成中国得以集中精力加速发展经济的战略机遇期。此间中国经济连续十年实现两位数增长,造就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强劲势头。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海啸和之后的全球经济衰退,更反衬出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同时,也引来西方对中国崛起祸兮福兮的辩论。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出台标志着中国已被华盛顿视为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战略机遇期这个因循提法越来越有局限性,跟不上历史的演变和时代的转换,与中国外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有层次差距,与对国际形势“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判断不相称,与突出的中美战略竞争态势和西方对中国的防范有反差。

中共十九大报告的起草对上述问题如何考虑不得而知。报告在开头部分照旧沿用了战略机遇期提法,但在之后的开启新时代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宏大叙事对照下,其缺乏与时俱进的历史观察和审时度势的战略洞悉是显而易见的。新时期大国竞争的发展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中国在新形势下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是无需讳言的。美国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对中国冷酷的断语更让战略机遇期提法颇为尴尬。

然而,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机遇期的概念仍然十分必要,但需要一个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国际形势判断更加顺应,且站位更高的响亮说法。现在习近平借对高级干部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之契机,以“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的思维,提出“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期”论断,使“机遇期”的涵义具有更加宽广的角度,也使“战略机遇期”提法由此自然地结束了其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