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张茉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中国既定战略方向不会因贸易战而发生改变

2019-05-23

中美贸易谈判遭遇波折,贸易战重燃战火。5月10日,特朗普政府在中美谈判进入第十轮“文本阶段”谈判时,突然宣布将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的关税从10%提升至25%,并表示对剩余325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25%关税的程序也已启动。

中美贸易谈判成为牵动全球神经的焦点。到目前为止,贸易谈判显示并没有完全破裂,但双方朝前走也越来越困难,特别是在一些核心议题上仍存在重大分歧:一是取消全部加征关税。关税是双方贸易争端起点,如果要达成协议,加征的关税需要全部取消。二是贸易采购数字应符合实际,双方在阿根廷已对贸易采购数字形成共识,不能随意改变。三是改善文本平衡性,任何国家都有尊严和底线,协议文本必须平衡。因此,双方欲重新回到谈判桌前,前提基础是互利、互信,不能陷于意图改变对方或者“非我即错”的逻辑,不能绝对强调不对等利益,动辄使用制裁和极限施压的强硬方式,更不可能寄希望于 “休克式疗法”,改变一国发展路径。中国在核心原则和核心利益上绝不会让步。

中美两国占全球GDP的40%和全球增长的50%。此次征税清单中资本品和中间品占比提升,中间品占比增加至52%,这将大大抬升美国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损害经济增长和消费者福利,加大通胀风险。根据IMF的报告,对中美之间所有贸易征收25%的关税将使美国GDP下降0.3%至0.6%,中国则下降0.5%至1.5%。中美对双方的进出口贸易额也会出现下降,并进一步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贸易战将是“多输者的游戏”。

中美关系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走?事实上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有其深层次的战略和思想基础,随着美国对华接触战略走向终结,美国正在寻求新的对华竞争战略。不能否认,中美结构性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近日,美国国会激激辩“中国是敌是友” ,美国会议员和专家形成三种主要意见:一是中国是对手,是最大挑战和威胁;二是中美相互关联依存;三是美国并未真正定义与中国的关系。

从未来前景看,贸易协议不会解决中美长期结构性问题,面对中美磋商 “边打边谈”的长期性、反复性和艰巨性,中国应将贸易战转变为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契机。不可否认,在啃硬骨头或者是要涉险滩的地方,有的时候会出现一种改革疲态。最大的问题是需要形成一种改革的新动力,需要更加主动推进改革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

近两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中国已对96%以上的外商投资实行属地备案,并且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负面清单正在不断缩小,今年6月底前还将发布新版外资负面清单。与此同时,为完善《外商投资法》,中国业已启动配套法规、规章制定工作,以细化外商投资法确定的主要法律制度,形成可操作的具体规则。未来中国还将进一步降低汽车、医药、消费品等关税,在金融、汽车、船舶、铁路、农业、矿产、电网等领域推出22条开放措施,并在银行、证券、基金等领域推动尽早实现外资全控股、全牌照开放,鼓励外资通过股权合资等方式参与国企改革。

而已被列入改革清单中的放开市场准入,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市场体系开放,而是在更大程度和更大范围内推动中国经济由“要素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实现重大转变。制度型开放是高质量、高水平开放的新阶段,在市场规则、竞争政策、环境保护、知识产权、营商环境等方面全面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对标国际高标准,在各类自贸区加大推进营商环境国际化试验。

历史经验证明,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几乎是同步的。中国因为改革开放而获益,历史也会再次证明,中国改革的方向不会逆转,只会不断深化。变外部压力为内部动力,以高质量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中国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