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的关键看点

2019-05-14
b.jpg
习近平于2019年4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上月在北京举行,与会者来自150多个国家。峰会作为一个论坛,让各国的政治领导人和商界领袖针对“一带一路”项目发表意见。很明显,中国政府改变了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话语焦点,转而淡化人们对债务负担、腐败和环境退化的担忧。但是,这不应转移我们对重要事实的关注,那就是,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正在不断增多,其中包括美国在亚洲和欧洲的传统盟友。中国创建洲际物流网络并将中亚和东南亚国家进一步纳入其势力范围的努力正在快速推进,这种扩张暗示了它的所有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并被大肆宣传。该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庞大的铁路、管道、港口和高速公路网来扩大亚洲内外的贸易。除了促进贸易,中国还希望这一计划能扩大人民币在国际合同中的使用。2013年以来,很多项目成本不断增加,一些国家内部对“一带一路”的反对在加剧。一些政界人士担心,中国的贷款会被当作控制东道国资源和政策的杠杆。与许多开发项目一样,“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巨额资金也为腐败的领导人提供了新的赚钱机会。同时,当地和国际监督人员指出,这些大规模的开发项目将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生态影响。在亚洲,这种担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一带一路”的支持,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没有出今年的峰会,为的是避免人们以为他过于迎合中国在印尼的利益。

与其典型外交战略相一致的是,中国现在选择了一种更温和的方式。习近平在今年峰会上的讲话一再强调可持续性、与东道国协商以及改善受发展项目影响的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重要性。这标志着2013年以来那种必胜主义的调门出现了转变。显然,中国目前试图缓解合作伙伴的担忧,并为继续投资铺平道路。这些言论也许还反映了中国领导层的一种认识,即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减速,以及对全球衰退的担心日益加剧,对“一带一路”项目的资助可能需要缓一缓。而这些言论是否真的让“一带一路”项目和资金管理方式出现有意义的转变,则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

尽管有这些小麻烦,但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支持仍在继续扩大。与2017年上次峰会相比,出席此次大会的国家领导人增加了八位。马来西亚总理不再犹豫,签署了“一带一路”文件。尽管德国人反对,但意大利也签署了该倡议。包括奥地利、韩国、瑞士和新加坡在内的其他一些重要参与国也都签署文件,承诺一定程度的参与和市场融合。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和日本等其他国家则签署协议,共同资助它们感兴趣的基础设施项目。越来越多东道国和伙伴国参加“一带一路”说明,尽管存在上述障碍,但该倡议将继续汇聚发展动力。虽然,许多国家的政府将不得不平衡人们对政府过于积极回应中方利益的看法,但对大多数国家来说,倡议所提供的资金太过重要,以至于无法拒绝。

“一带一路”倡议继续推进的话,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战略和经济影响? 很难无视中国基建项目与西方帝国的发展战略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殖民大国为了在经济上剥削它们的非洲和亚洲殖民地,兴建了铁路等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当然,两者有显著的差异。接受“一带一路”投资的国家都正式独立,并有政治上的主权。而且,中国对它的军事基地合作伙伴的渗透程度,远远不及当年的欧洲列强或今天的美国。但是在作用上,对中国的中亚和东南亚合作伙伴来说“一带一路”也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只要看看拟议中的“一带一路”项目地图就会发现,其重点明显是要把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经济与中国经济联系起来。这些项目会让资本和制成品从中国流向外围经济体,而原料和较简易的商品则从外围流向中国。

为追求自身商业目的,其他发达国家也参与了“一带一路”倡议,这个事实让一切变得复杂化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带一路”倡议所发展起来的基础设施纽带,将加深中亚和南亚国家对中国作为市场和资金提供方的依赖。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不过是刚刚开始扮演美国等西方帝国主义列强长期扮演的角色。有待观察的是,像缅甸和塔吉克斯坦这样的国家能否摆脱如西方在经济上支配南方国家那种依赖关系。到目前为此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正在不断快速崛起成为能够打造自身经济外围的一个主要力量,而且这一过程不会很快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