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一带一路”的环境保护问题

2018-10-22
2.jpg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覆盖了全球2/3人口和1/3经济总量,共涉及87个国家。大多数“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讨论都是关于不同地区和国家经济的成本和收益,很少有人关注如此大范围的基础设施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要求大规模扩张陆地交通基础设施,并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开发新港口。这些基础设施预计将促进地区和洲际贸易流,并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的能源供应。不过,“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发展抱负可能和环境可持续性目标存在冲突,尤其是在敏感的生物多样性地区,如东南亚和热带非洲。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已经众所周知,包括增加野生动物死亡率、限制动物活动、污染(化学、噪音、光),以及传播入侵物种。在热带雨林,为道路和其他直线基础设施新开辟的空地令从前遥远的地区变得容易到达,很可能将增加非法伐木、偷猎和火灾。总的来说,交通网络的扩展将令栖息地变得更少、更碎片化,导致资源过度开发,以及周围环境的退化。这些影响(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亚马逊地区已经显现)将令生态系统退化,并可能打破一些生态系统的临界点,令一些微小的负面变化都能导致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功能出现突然改变。

开发给生态多样性带来严重影响的一个显著例子是印度尼西亚的达班努里红毛大猩猩。这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物种之一,只有不到800只生活在北苏门答腊的一小块森林里。中国资助的巴丹托鲁水电站项目是的达班努里红毛大猩猩的主要威胁,因为水电站将淹没它们的关键栖息地区域,并在栖息地内建设新的道路、输电线和其他基础设施。如果继续推进,该项目虽然会带来财政收入,但会产生巨大的生态代价,并可能导致该物种的完全灭绝。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成功很大程度有赖于中国是否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抱负,正如《“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所罗列的。该文件表示,环保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要求,这种合作对中国和地区经济的绿色转型至关重要。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海外的“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工程应符合中国在国内渴望实现的环保标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经济走廊都应当实施战略环境和社会评价(SESA),以就拟议中的政策和项目的环境影响提供系统性评估。实施SESA可以确保这些计划的影响在决策早期阶段被适当评估,同时,对具体项目的可靠环境影响评估可以避免无法修复的生态破坏。这将有助于确保本地和区域发展目标的实现,并避免最具环境破坏性的选择。SESA必须由独立机构来执行,以确保其国际信誉和认同。例如,在一份严格的环境评估报告提交之后,尼日利亚州政府接受了一条计划中跨河高速公路的替代路线。虽然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还没有开始,但新线路预计对环境的破坏更小,并且通过增加与很多既有村庄和农地的联通,将产生更大的地方经济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将环境可持续性纳入考虑的基础设施规划并不会增加基础设施的总成本。事实上,这种调整能产生切实的保护和社会效益,例如保护生物多样性。此外,在环境敏感地区建设和维护基础设施的成本通常非常高。特别是在泛滥平原或陡峭地形上建设道路,可能因对下游渔业、农业、休闲、景观以及生态恢复的负面影响而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例如,《当代生物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湄公河流域下游的公路扩张预计每年给渔业造成20亿美元损失。最为重要的是,环境友好的规划能通过保护清洁空气、水和碳储存等关键生态系统服务,来降低人类福祉的成本。

当然,这一道路面临挑战,尤其是如何劝说外国企业遵守严格和积极的规划。不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与SESA类似的程序在中国已经常被执行,包括《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4年),以及更近期的《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目前,SESA是诸如湖北路网这样的重大经济发展项目的法定要求。

此外,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金融机构已经非常好地定义了环境和社会政策。一个例子是亚投行,该银行在为“一带一路”倡议项目融资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亚投行环境和社会框架》明确写道:“应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目标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承诺以最优方式来可持续地利用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扩张,这一框架提供了创设新的环境保护架构的路线图。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的利益攸关方应当被要求遵守这些指导方针,每一个项目的融资都要符合环境可持续性要求。如此,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一个独特的机会来提高门槛,为目前和未来的做法设定更高标准,将基础设施设计和实施与环保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