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断施压和征加关税的背景下,中印关系解冻2025-10-11
利奥纳多·迪尼奇(Leonardo Dinic) 克罗地亚研究所(CroAsia Institute)顾问
经过多年的互不信任,中印两国正在谨慎地重建关系,包括重启边境谈判、恢复航班、复苏贸易,而特朗普对印度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更加速了这一进程。华盛顿的选择性做法非但没有孤立莫斯科的合作伙伴,反而似乎让这两个亚洲竞争对手走得更近。
中印关系正常化进程为何能持续?2025-10-02
古拉姆·阿里(Ghulam Ali)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曾任香港亚洲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印关系正常化背后的动力源于两国务实地调整双边关系。无论美国与印度或中国的关系如何发展,中印关系正常化进程都可能持续下去。
印度向世界示好却失去邻国2025-05-14
塞巴斯蒂安·康丁(Sebastian Contin Trillo-Figueroa) 中欧顾问/战略家,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院研究员
印度自诩全球领导者和南方国家的代表,但这与它和周边国家关系紧张相矛盾。西方国家未审视印度在该地区的行为和民主倒退,而是选择视而不见,因为它们将印度视为制衡中国的力量。
- 印度对华产业替代的政策实践与底层逻辑2024-01-08
胡仕胜(Hu Shis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所长
中印关系交恶是莫迪政府加快“对华产业替代”的底层逻辑,加勒万事件爆发以来,中印双边任何问题动辄被“泛安全化”,使得中印产业互动模式从原本可以“优势互补”变成了印度“踩着中国过河”。
中美印需跳出地缘政治博弈陷阱2021-06-21
何亚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长
中美印三角关系需要放在全球地缘政治竞争和博弈加剧、国际权力结构变化的大背景下来审视。美印战略目标的契合催生了相互利用的准结盟关系。
中印关系走到十字路口2020-10-12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荣休研究员
鉴于美国和印度近年军事合作愈来愈深,印度有可能被进一步整合到美国的“反华联盟”中,成为对抗中国的“前线国家”。
共筑龙象共舞的中印关系2020-07-10
张云(Zhang Yun)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一方面要正视边界问题给中印关系带来不的确定性,努力寻找创造性的解决办法,一方面要坚定信心,相信中印发展稳定战略关系的基本诉求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加。
习近平访印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四重意义2019-10-21
胡仕胜(Hu Shis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所长
习近平主席与印度总理莫迪的非正式会晤重在就两国共同关注的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议题进行交流与沟通,对中印关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名中玄机:印度太平洋的变化2018-06-13
科林•摩西德(Colin Moreshead) 东京自由撰稿人
美国军方将原来的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这仅是一次单纯的更名,抑或是一个预示着印太地区结盟架构出现变化的更加意味深长的信号?
从文明对话到建立战略信任2018-05-17
马加力(Ma Jiali)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中印关系虽有发展,但是彼此互信不足。要进一步加强两国战略互信,双方应有体察国运的战略观、纵览全局的整体观和洞悉古今的历史观。
- 印太:变化中的势力均衡2017-12-25
印度面临的战略威胁聚集以及美国失败的地区政策,见证了一度破产的日美澳印四方安全战略集团的重新崛起。为确保印太地区的持续自由,阻止中国想要掌控关键海路、妨碍自由贸易的野心,印度将加倍努力制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并发挥领导作用。
中印关系需要强力修复剂2017-09-15
马加力(Ma Jiali)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持续两个多月的洞朗对峙告一段落,现有解决方式应被视为邻国处理复杂双边关系的应取之道。现在摆在两国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消除未来发生摩擦的隐患,修复严重受损的双边关系。
喜马拉雅山足够大,容得下中印两国2017-08-29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世界上并没有通过阻止别国发展获得安全的成功先例。无论是阻挠中国在洞朗地区筑路,还是抵制“一带一路”倡议,都不可能加快印度自身的发展。与其被动担忧和防范中国崛起,不如尽快抓住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积极地参与到中国的开放式合作倡议中去。
洞朗地区属于谁?2017-08-09
樊高月(Fan Gaoyue)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退役大校、前首席专家
中国和印度军队在喜马拉雅山脉一处存在争议的边界地区对峙已经接近两个月,全世界都在发问:这块争议区域究竟属于谁?通过梳理现存证据,我们可以发现问题的答案,并步上通往和平的道路。
洞朗对峙:一些基本事实2017-08-02
姚云竹(Yao Yunzhu) 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少将
中国和印度士兵在洞朗地区的对峙进入第二个月。中国政府罕见的强硬表态说明这次事态和以往有所不同。基本事实是:中印两国在洞朗地区没有边界纠纷,印度声称有责任协助不丹保卫领土的说法没有法律和道德依据,中国多年来实际控制和管理洞朗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