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王震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巴切莱特访问新疆意义何在?

2022-06-22
Bachelet_副本.jpg

 5月23-28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米歇尔·巴切莱特女士来华访问并专程前往新疆乌鲁木齐和喀什进行实地考察。与此同时,大力鼓噪新疆“人权”问题并曾寻求在联合国框架内对中国施压的西方国家却公开反对并诋毁巴切莱特之行。这不能说不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大约从2017年底开始,一些西方媒体和某些“深层力量”(deep state)支持下的智库开始大肆炒作所谓的新疆“人权问题”。这一指控从新疆“教培中心”问题开始,逐渐扩大到所谓的“宗教压迫”、“强迫劳动”和“人口灭绝”等。然而,到目前为止,除了无从考证的所谓“泄密文件”和疑似受境外政治组织支持的维吾尔分裂分子的口头指控外,这些指控始终没有任何有效的事实支撑。至于西方媒体和政治家口中的“100万受迫害者”更是无稽之谈,这一模糊含混的数字不仅没有任何事实基础,也与新疆当地民众的认识和体验相去甚远。

对于不明真相的民众来说,这些诋毁和指控在短时间内确实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多重效果。首先,它通过隐性的道德绑架迫使许多正义之士在“涉疆”乃至“涉华”议题上彻底噤声,不少朋友曾向笔者直陈新疆议题在当地已经成为一个“道德议题”。其次,它通过“莫须有”的政治指控损害了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良好形象,尤其是中国在边疆发展和精准扶贫领域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最后,它通过挑起更容易引起西方民众共情的民族、宗教、人权等“涉疆”议题来重启对华意识形态竞争,乃至发动一场对华“新冷战”。事实上,这也是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不吝使用“古拉格”、“集中营”、“种族灭绝”等极其恶毒肮脏的词汇来描述中国的根本动机。一旦激起民众对前苏联与纳粹德国的回忆和仇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对民众和企业进行道德绑架,进而在各种噱头下采取对华“强硬政策”,即便这些政策并不符合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和初衷。

事实胜于雄辩,无声的数字也许更有说服力。据统计,2010-2020年新疆人均GDP从24700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约合3650美元,下同)增至53593元(约合777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13644元(约合2015美元)增至2020年的34838元(约合5049美元)。截至2019年底,新疆累计实现73.76万户292.32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19.4%降至2019年的1.24%。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疆总人口2585.23万,汉族人口1092.01万,少数民族人口1493.22万。其中,维吾尔族人口从2010年的1000.13万增至2020年的1162.43万,10年净增人口162.3万,人口增长率为1.52%,与其他新疆少数民族(1.41%)大致持平。

遗憾的是,在西方媒体的报道和描述中,所有这些数字及其背后的努力彻底被抹杀了。当然,这并不是说新疆的发展和政策已经尽善尽美,但这些进步至少表明中国积极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对于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20%的欠发达地区来说,民众的“人权”诉求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根植于他们切身的生活需求和传统文化。这种对新疆发展的刻意无视与抹黑不仅仅是偏见和无知,更是对人类良知的践踏和不公。

中国政府邀请巴切莱特女士访问新疆,既表明了中国政府在新疆事务上的底气,也表明了中国希望在“人权”议题上与联合国人权高专进行对话与合作的诚意,更体现了中国作以联合国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秩序的“维护者”而非“挑战者”的决心。就在巴切莱特访问新疆期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了酝酿已久的对华政策演说,他沿用蓬佩奥先生的腔调继续对新疆的“人权”进行指责。不过,在他发表演说之前,或许他应该虚心地向巴切莱特女士学习,自己到新疆去看一看。至少,他应当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和人权高专的独立工作,真正地扮演一个“基于规则”且“负责任”的外交官角色。这正是巴切莱特访问新疆的最大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