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白宫的谎言

2018-08-10
2.jpg

《华盛顿邮报》的事实核查专栏“Fact Checker”跟踪并分类总统的每一条可疑言论,根据它的统计,截至今年6月1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一共发表过3259条虚假或误导性言论。特朗普平均每天的不实言论超过6.5条,已经高过他就任第一个100天时的平均4.9条,而今年5月份更是达到了平均每天8条。很明显,特朗普这是要创纪录了。

特朗普的支持者以“所有政治家都说谎”为借口,来证明特朗普满嘴谎言的合理性。政治家确实撒谎,并且稍事反省的话我们也承认,所有人都会说谎。但说谎的次数与类型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太多的谎言会让信用贬值。

并非所有谎言都是等同的,有些人是自私自利,总统也许会用撒谎来掩盖他的行为轨迹,为的是避免尴尬,打击对手,或者是为了行事方便。

其他总统为高大上的目的而说谎。在某些情况下,历史学家甚至赞赏总统为了更大的、或者过后才有的好处而决定欺骗公众。在美国导弹部署在土耳其的作用方面,约翰·肯尼迪总统就误导过公众,但它最终结束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与高风险的核战争相比,这肯定更符合公众的利益。

一个更模棱两可的例子发生在1941年,也就是美国决定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夕。为说服孤立主义的民众相信希特勒的德国是一个威胁,罗斯福总统宣称一艘德国潜艇袭击了美国驱逐舰。而事实是美国方面率先发起攻击。温斯顿·丘吉尔就认为,战争时期,当口风不严可以让船只沉没,当保密变得生死攸关的时候,真相是“如此之珍贵,以至于必须始终用谎言来保护”。

权谋式的欺诈通常是为达成交易而讨价还价的策略之一,特朗普声称自己是这种艺术的大师。这也许能说得通他为什么要在朝鲜武器、欧洲关税以及俄罗斯总统普京干涉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等问题上说谎。但他在参加就职典礼人数、给女人封口费、解释为何要解雇前FBI局长詹姆斯·科米上的不诚实,统统与治国无关,纯粹是为了一己之利操纵他人和公众。

即使总统的动机并不自私,他也应该对选择说谎慎之又慎。在把撒谎作为治国手段之前,他应该考虑目的的重要性,有没有实现目的的其他替代手段,以及这种欺骗是否可控,或者是否会成为一种模式。

领导者越是欺骗公众,就越会毁掉自己的信誉,并削弱制度,创下破坏性先例。罗斯福1941年的谎言旨在唤醒美国人民,但他也创造了先例,让林登•约翰逊用来在1964年赢得国会对《东京湾决议》的支持,进而导致越南战争急剧升级。危险在于,当领导者为了政治或个人的好处而撒谎的时候,他却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为了公众的利益。

约翰逊不想被人当成懦夫,或者被说成是丢掉越南的人。他不断向美国人民谎报战争取得的进展,他还希望将战争规模保持在有限范围之内。

有限战争在道义上的优势之一,是它警告战争升级会造成损失。这类战争有虚张声势的成分。在与敌人讨价还价过程中,为维持可信度,总统必须保持公众的乐观,这就会给公众提供错误的信息。而在约翰逊的例子中,他的个人动机更让这一切势在必行。到1968年的时候人们都说,判断他是否撒谎的唯一方法就是看他动没动嘴皮子。他决定不再参加竞选。

约翰逊的继任者理查德·尼克松也在越南战争问题上撒谎,包括将战争扩大到柬埔寨。之后,在掩盖入侵民主党总部一事上,他又为自己在这中间扮演的角色撒谎。入侵行为是在尼克松政府授意下进行的。当这一切最终被水门事件录音带披露之后,为了免遭弹劾,尼克松于1974年辞去总统职务。

约翰逊和尼克松造成的损失不仅在于他们的总统宝座,也在于公众的信任。上世纪60年代初的民意调查显示,3/4的美国人对政府充满信心,而到70年代末,就只剩下1/4的人相信政府。虽然人数下降的原因很复杂,但总统说谎难辞其咎。

一些观察家根据特朗普在私营部门的记录,认为他说谎只是习惯使然。另一些人则认为,他说谎的频率、不断反复和明目张胆,所反映出来的并不是习惯,而是一种有意而为的政治策略,目的是伤害与真相有关的机构。无论哪种情况,特朗普都已经损害了新闻、情报、美国司法部等机构的信誉,他让一切都与之有牵连,并且要迎合他绝对忠诚的基础选民。

特朗普之后美国还能复原吗?值得记住的是,约翰逊和尼克松的继任者是福特和卡特,他们显然更加诚实,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到20世纪80年代里根时期才有所提升。不过就谎言的绝对数量来说,美国还从来没有见过像唐纳德·特朗普这样的总统。

全文翻译自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标题“White House of Lies”(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