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习近平十九大讲话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

2017-10-24
S2.jpg

没有人能抱怨习近平在10月18日北京召开的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忽视了谁。在近三个半小时中,习近平长达三万字的演说几乎没有给中外听众留下任何可供填补的空白。借用他喜欢的一个词来形容这次演讲,那就是“全面”。这份演讲稿涵盖了文化、道德、环境、经济和意识形态。报告论述了改革和创建一个侧重服务消费与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论述了“一带一路”倡议和建立伟大强国的民族使命。他在军队、香港和台湾议题上措辞强烈。如果想对2017年中国的发展现状作出评估,那么这份文件涵盖了大部分重要领域。

一些对习近平讲话的解读认为,这份文件可以被视为一份宣言。但这份报告用了大量篇幅来列举中国已经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将成为中国未来行动的基础。报告中找不到任何激进的新政策——那些在西方政治体制下参加竞选的党派为吸引眼球、争取选民而争相提出的激进政策。中国共产党党中央总书记的讲话无需着眼于竞争,他的演讲仅仅是党内共识的公开表述。单单是这份演讲创纪录的时长就清楚地表明,党内存在相当大的共识,至少在表面上看是如此,而这种共识涵盖多个领域。我们甚至无需细听演讲内容,而仅仅通过观察它的持续过程,就可以领会到这一点。

然而,有一个重要领域习近平并没有重点谈及。虽然这是一份政治报告,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习近平的演讲没有直接触及政治改革的任何议题。演讲中没有谈到任何重启并重振乡村选举的努力,而对于去年的心头好——党内民主,也是只字未提。与2007年胡锦涛讲话不同的是,今年的演讲最常被提及的词语是“现代化”,而非彼时的“民主”。

那这是不是说中国决心依靠一套绝不推行民主化的政治体制继续前行?习近平在演讲中对于政治改革领域的具体措施只字未提,但同时关于改革和改变的话语又几乎遍及整份报告,这就暴露出一个巨大弱点,即中共在这一领域还没有一份清晰的计划。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共认为当前的制度安排完美适用,将万古长存。显然,这个一党专制的国家想要维持这种制度,但它同时深知需要找到方法,令社会其他重要组成部分——中产阶级、城市专业阶层、私营企业人士和农民参与决策。毕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政策提出下放财政权,同时大力支持非国有公司参与国有企业运营。而现在的问题是,在不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下,这真的能发生么?

在习近平的宏大演讲中,对于政治体制改革这一中国发展进程最令人头痛的领域将何去何从,我们可以获知一些线索,但仅仅是非常隐晦的线索。这就是习近平宣扬的大胆的新意识形态概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并非最引人注目的词语,然而,它暗示着中共想要重新获得执政授权的努力,甚至将2035年设置为一个目标年限,宣称在那之前完善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这种时限是前所未有的。截至2035年,中国将依据自身国情完成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工程。当下,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稍显抽象的概念。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完善的软件基础设施和覆盖全民的社会医疗福利体系,并实现习近平在过去五年中大力宣扬的“中国梦”。

我们必须承认,为了实现这一宏伟愿景,中国必须在实现富裕、治理环境、大规模城镇化的基础上付出更多努力。它同时需要中国共产党转变其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毕竟,这正是中国自1978年推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阶段中所做的。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允许了中国社会大规模去政治化,默许(随后拥抱)了国内市场的崛起,允许外国资本进入,甚至容忍了私人企业主的出现。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中共还曾一度考虑过引入差额选举,至少是在乡村选举层面。

这一阶段的改革进程结束了。但现代化和改革新纪元的兴起预示着试验时代的回归。2035年的蓝图以非常抽象的词语描绘出一幅图景,在这里变化不仅可能发生在经济、社会和外交领域,还可能发生在政治领域。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很可能发生一些完全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成为一个多党制民主国家,情况远非如此。但这的确意味着中共将试图回应向一个更多元、参与度更高的一党制转变的呼声。习近平在演讲中并未明确提到这一点,但这一事实本身就深具意味。因为他也并没有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无需进行政治改革,无需转变治理模式。他只是说,中国不会照搬西方模式。他今年的十九大报告至少为转变的发生提供了一个空间。现在的问题是,谁将为这种转变提供想法与战略,这些想法与战略必须能够符合、支持并实现习近平在演讲中详尽阐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抱负。如果执政的中共无法推行改革,无法对自身进行改良,很难想象这些抱负终有一天将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