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刘畅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美竞争可否止于火星?

2023-06-23

前段时间,笔者赴美参会,席间听到一位美方专家谈及中美太空竞争。会后,笔者请教专家,当前情况下中美是否有可能开展太空合作。专家认为,只要美国国会2011年颁布的禁令不取消,两国官方层面的太空合作就无从谈起。

专家的回答虽未出乎笔者意料,但加重了笔者的担心。中美两国在地球、月球以及地月空间的竞争已有走向失控的风险,未来二三十年,两国竞争可能还要随着两国探火工程的进展而延伸到火星,恐将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为了避免这种前景,两国应该探索合作的可能性,特别是美国国会应当早日解除合作禁令,为中美太空合作松绑,为人类生存留下一线生机。

目前,美国太空探索(SpaceX)公司“星链”卫星不断升空,发射卫星日益廉价、高效。有能力开展太空探索的国家越来越多,近地轨道愈发拥挤。如若没有合理管控,大量卫星最终可能会在近地轨道引发“凯斯勒效应”。所谓“凯斯勒效应”,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唐纳德·凯斯勒于1978年提出的一种假说,即当在近地轨道运行的物体达到一定阈值后,各物体之间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碰撞所产生的碎片会引发更大范围的碰撞,最终导致太空垃圾彻底锁死地球,人类将再也无法向外太空发射任何航天器。人类太空探索被中断的同时,地面上高度依赖卫星的气象、导航、通信等行业将受到严重冲击,甚至难以为继。

事实上,近年来数量庞大的“星链”卫星多次出现碰撞其他航天器的险情,包括冲向中国航天器。2021年12月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长发出照会,指出2021年7月1日和10月21日,中国空间站两次紧急避撞,以防止“星链”1095和2305卫星与空间站的近距离接触导致意外情况。太空探索公司解释是技术故障,难以令人信服。但即便真的是技术故障,星链计划总计发射的4万多颗卫星哪怕只有1%的故障率,也将在近地轨道产生大量碎片,恐会引发更多的类似2021年“近距离接触”事件。如放任不管,很可能会导致“凯斯勒效应”,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后果。

为了阻止这种可怕的后果降临在人类头上,中美开展太空合作势在必行,但始终遭到美国国会的阻挠。事实上,奥巴马政府就曾尝试与中方开展有关合作,但一切的努力都因为美国国会于2011年通过的“沃尔夫条款”而消散于无形。该条款由共和党籍众议员沃尔夫提出,列入《2011财年拨款法案》,禁止NASA及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与中国开展联合科研活动,禁止NASA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从此中美太空合作遭到美方全面“封杀”,中方学者无法参加在美国召开的太空领域国际会议,中美在太空方面的沟通、交流几乎归零。

近年来,美国又公然宣布外太空不是全球公域,并组建太空军。美国在太空的行为日益与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确立的和平利用外太空精神相违背,也愈发将地球的战略竞争带到太空。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称,太空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舞台,美国在太空未来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中国。在拜登政府力推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中,国会再次增加了对NASA的拨款,企图强化在太空与中国竞争的态势。

当然,近地轨道航天器碰撞只是中美太空竞争的一个侧面,其他问题还包括传统卫星涉核问题、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武器试验问题、太空及重返大气层航天器碎片问题等,每一个问题都十分棘手,如果中美没有基本共识,很可能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引发两国关系新的危机。

随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下一步将迈向登陆月球、月球科考与开发、登陆火星的新“三步走”征程。同时,SpaceX的“星舰”发射尽管失败,但马斯克依然发出豪言壮语,要在2050年前登陆火星。可见,中美航天员在火星相遇的前景具有较大确定性。如果在此之前,中美能够达成共识,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和平合作开发、利用火星资源,这对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来说都将是难得的好消息。

尽管笔者和美方专家对中美太空合作均不太乐观,但我们都确信,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留给人类的余地并不多,中美竞争最好能够止于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