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为什么说与中国合作依然是朝鲜无核化的最佳选项

2017-09-01
S3.jpg

在奥巴马政府和特朗普政府的过渡期,总统巴拉克·奥巴马警告当时的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朝鲜将成为特朗普面对的最紧迫国际议题。而朝鲜领导层没有让奥巴马的警告落空,通过持续进行能搭载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试验,朝鲜成为了美国外交政策议程中最重要的议题。

虽然联合国安理会于2016年通过了两项新制裁决议,朝鲜依然继续推进开发核武器的多种打击技术,这些技术将令朝鲜拥有对美国本土发动攻击的能力,同时如果爆发冲突,朝鲜还将有能力发动第二次攻击。正是朝鲜这种对核武器打击技术冥顽不化的执念,令朝鲜半岛陷入了当下的不稳定局面。

虽然特朗普政府或许已经宣布对朝战略耐心时代的终结,美国试图说服朝鲜重回无核化谈判桌的方法依然集中在与中国合作向平壤政权施压。这种方法有理有据:中国对朝贸易额占到朝鲜合法货物贸易的近九成。正是在这个领域,国际社会有能力让朝鲜为自身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近期在朝鲜和美国之间你来我往的口水战几乎无法改变这个考量,但它的确显示出,随着一次次试射令朝鲜越来越接近其拥有搭载核弹的洲际弹道导弹的目标,华盛顿和北京的转圜余地已经越来越少。而令朝鲜达成这一目标是中国和美国都声称想要避免的结局。

继续推进过去两年美国和中国就联合国对朝制裁发展起来的合作关系将是关键。最新针对朝鲜两次洲际弹道导弹试射的新一轮制裁填补了此前决议中的关键漏洞,朝鲜曾利用这些漏洞继续增加出口贸易。在前几轮制裁决议中,朝鲜利用了其中的“民生”免除条款和市场波动,继续增加煤炭出口的外汇收入。当决议给朝鲜煤炭出口和收入设置了上限后,平壤随即转向铁矿石等矿物出口,来弥补煤炭出口的收入缺口。北京愿意在联合国安理会第2371号决议中填补这些漏洞,并表示将严格执行制裁决议,这些都显示出北京方面试图诱使朝鲜重回谈判桌的诚意。

但是,当前的制裁措施仍存在漏洞,如果朝鲜再次实施核试验或弹道导弹试射,中国或许需要与美国合作填补这些漏洞。虽然联合国安理会第2371号决议禁止朝鲜出口煤炭及其他矿物质,但该决议仅对朝鲜海外劳工的数量设置了上限。虽然朝鲜每年海外劳工的外汇收入远远低于一些人预计的20亿美元,但如果这些海外劳工的工资上涨,朝鲜依然能够增加其外汇收入。此外,第2371号决议似乎还提示了一个上限,在该上限内朝鲜国内劳工被允许填补那些因回国而空缺的海外工作岗位。填补这些漏洞将需要俄罗斯的协助,因为俄罗斯与中国一道,是朝鲜海外劳工的最大市场。

同时,除制裁外,美国和中国也能从在朝鲜问题上进行合作获益良多。近年来,朝鲜开始寻求发展强大的网络战能力。朝鲜被认为是多起网络攻击的幕后黑手,如对索尼影业发动的攻击以及对孟加拉银行发动的黑客攻击。很多朝鲜黑客都被认为藏身于中国,而朝鲜唯一的网络连接来自中国。执行与奥巴马政府达成的不接纳敌对网络势力的协议,将有助于在危机爆发时,限制朝鲜对银行发动黑客攻击或采取其他攻击性行动以规避制裁的能力。

华盛顿和北京都拥有强大动力推动对朝施压和对话生效。如果美国和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合作失败,特朗普政府将发现自己在应对朝鲜核项目上可以接受的选项越来越少。虽然特朗普总统近期关于“战火和愤怒”的言论预示着军事行动或许是一个可能选项,但美国会发现对朝鲜发动旨在根除其核武器项目的先发制人式攻击,会令自身付出无法接受的高昂代价。韩国强烈反对任何未经它同意的军事行动。约有20万美国人生活在韩国和日本,更不用提那些生活在关岛的美国人,他们会发现自己面临朝鲜报复性军事行动的威胁。既然朝鲜的核武器已经能够打击到韩国和日本境内的目标,无法保证平壤不会对这两个国家发动核攻击。正如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约瑟夫·邓福德所说,与朝鲜爆发战争将恐怖至极,哪怕中国不被牵连进来。

如果说面对迫近的朝鲜攻击而发动先发制人以外的军事行动不可想象,那么美国可以加大次级制裁措施或者与中国展开大规模贸易战。次级制裁措施有助于切断朝鲜的外汇收入,同时向中国释放美国决心的信号,但如果中国和美国的合作搁浅,这些措施的边际效用将递减。如果美国选择对中国实施大规模制裁来试图迫使中国进行合作,而美国对中国出口仅下滑了一个百分点,那么美国将面临在无法确定政策成功的情况下损失65亿美元的风险。

对于北京来说,合作失败的前景同样充满风险。且不论如果美国对中国实施次级制裁或大规模制裁,中国将承受多大的潜在经济损失,如果朝鲜成功完成了核武器项目,中国将面临朝鲜加速半岛军事冲突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正是中国希望避免的。

解决朝鲜核问题最切实的道路依然是美中合作。合作失败的潜在代价远远高于合作解决朝鲜核问题。然而,合作同时也意味着美国和中国需要把在朝鲜问题上进行合作置于高于双边关系中其他难题的优先地位。目前来看,有令人鼓舞的迹象显示美中两国或许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