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王震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欧洲或面临新一轮恐怖袭击浪潮

2016-04-07

3月22日发生在“欧洲心脏”布鲁塞尔的恐怖袭击已造成30多人丧生,200多人受伤,其中包括一名中国公民。这是自去年巴黎“11.13恐怖袭击之后”,欧洲地区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发生的又一起重大恐怖事件。如果说巴黎遇袭尚属个案的话,那么布鲁塞尔血案足以说明:欧洲正面临9.11以来的新一轮恐怖袭击浪潮。

上一次恐怖袭击浪潮发生在9.11之后,由于紧随美国参与全球反恐战争,欧洲多地遭到了“基地”为首的国际恐怖组织及其追随者和仿效者的袭击。比如,西班牙马德里“3.11”地铁爆炸案、英国伦敦“7.07”地铁爆炸案,以及2006年8月10日英国警方破获的针对6架大型客机的未遂恐怖案件。随着“基地”网络逐渐萎缩,该组织近年来在欧洲发起攻击的能力已有所下降。

在当前这一轮恐怖袭击当中,“伊斯兰国”已经取代“基地”组织成了新主角。根据目前公布的有限信息,我们还不能完全判定布鲁塞尔恐怖袭击是针对本月18日萨拉赫被捕的报复,还是恐怖组织因担心被起底而提前作案,抑或是对比利时总体反恐政策的报复?不管怎样,布鲁塞尔一案似乎和巴黎恐怖袭击案都有着撇不清的直接联系。

面对恐怖袭击造成的巨大伤亡,大多数媒体和政客往往会忙于谴责恐怖分子的残忍与血腥,而鲜有人真正反思造成这些悲剧的真正原因。欧洲之所以会成为新一轮恐怖袭击的牺牲品,往远处说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造成的连带性后果。虽然当时一度被视为“老欧洲”的法、德等国也曾极力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但终究没能阻止英美联军的铁骑踏平巴格达。这场战争在推翻萨达姆独裁政权的同时,也释放出了中东伊斯兰教内部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教派斗争的恶魔,为今日“伊斯兰国”的诞生提供了温床。

从近处看,欧洲正在吞食其在“阿拉伯之春”过程中不负责政策的恶果。“阿拉伯之春”爆发后,欧洲国家草率地将其贴上了“民主”与“专制”、“进步”与“落后”的标签,全力支持阿拉伯世界的反对派。甚至在利比亚赤膊上阵,直接用军事手段推翻了卡扎菲政权。在叙利亚,同样大力扶植各种反对派,必欲将阿萨德政权除之而后快。然而,欧洲各国怀揣美好愿望种下的“龙种”,最后却长成了一个个“跳蚤”。埃及、也门、利比亚等地的政权更替均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从而使9.11后一度穷途末路的国际恐怖势力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喘息机会,也使一些新的圣战组织乘势而起。叙利亚内战更是催生了一个“双向”人员流动网络:一方面大量叙利亚难民源源不断地通过土耳其、希腊进入欧洲各国境内,如今总数已经超过130万;另一方面,众多欧洲极端分子在“伊斯兰国”的激励下慷慨赴死,相继来到叙利亚参战。根据美国纽约情报与战略咨询机构苏凡集团(Soufan Group)估计,截至2015年12月,从欧洲来到叙利亚参战的极端分子至少在5000以上,其中法、英、德、比利时四国占70%以上,分别为1700人、760人、760人和470人。与此同时,参战后重新返回欧洲的“圣战老兵”数量也已经超过1000人。以此观之,发生在巴黎和布鲁塞尔的恐怖袭击都只是圣战老兵回流问题的浮现,更多挑战或许还在路上。

与美国等其他国家不同,欧洲仍是9.11后国际社会的一块反恐“洼地”。首先,欧洲拥有大量尚未完全融入西方社会的穆斯林聚居社区,极端分子很容易藏身其中,或招募同情者和支持者。3月18日被比利时警方抓捕的萨拉赫就曾被其邻居藏匿了4个月之久。其次,欧洲国家与中东动荡地带隔地中海相望,圣战分子很容易通过旅行、偷渡等渠道渗透到欧洲中心地区。最后,9.11之后,虽然欧洲国家也纷纷加强了防范,但其总体投入与美国、以色列等还有着不小差距。面对已经不择手段且近在咫尺的恐怖分子,欧洲国家的脆弱性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一体化进程受挫、经济增长乏力,且正在为难民问题陷入危机的欧洲各国而言,布鲁塞尔恐怖袭击无疑是又一个沉重打击。但是,如果欧洲诸国不能真正反思造成恐怖活动的根源,或是在极右翼势力煽动下陷入盲目排外和“以暴易暴”的怪圈,那么未来欧洲不仅难以走出当前的困境,或将面临更多新的悲剧。在我们一起为欧洲祈祷的同时,也期待着欧洲各国民众和政治家们能够变得更加理性、坚强和智慧,最终摆脱目前面临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