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冲突并非不可避免

2023-05-19

中美聚焦:您如何看待近期不断升级的国家安全问题,例如“气球事件”,它们将如何影响未来几年美国和中国的外交政策?您又如何看待美国针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关切采取的应对措施?您认为应该做出哪些改变,来解决未来的安全事件?两国应当采取怎样的危机管理措施?

史文:这些事件和随后的交流,例如最近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与中国政府主要外交政策专家王毅的会面,只是加深了双方之间的敌意和猜疑。这种交流未能真正通过有意义和富有成效的方式进行,反而使得未来更加难以在台湾等关键问题上发出温和或克制的信号,或以各种方式改善合作交流。这些事件实际上只是加强了对彼此动机和意图的最坏情况假设。它们还使得双方更加难以采用更有效的危机管理对话或机制,因为这些对话或机制依赖双方一定程度的善意,或者信任。所有这些类型的事件,都侵蚀着所有这些形式的互动,对未来的关系来说并不是好兆头。

我认为,美国对这些安全问题的处理相当糟糕。对整个美国政府,而不仅仅是拜登政府来说,国会现在一有机会就大谈特谈中国对美国、全球秩序、世界、西方、民主构成的威胁……这种夸张的反应,我们可以在最近新一届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的听证会上看到。该委员会的成员拼命抨击和批评中国,并通过各种方式指责中国。拜登政府没有采取太多措施,来应对国会的这些过激行为——这些过激行为不仅针对中国人,还针对我们的朋友和盟友。泛泛地讲,华盛顿和北京都陷入了国内政治的罗网。正如我所说,双边关系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受到安全问题的冲击,导致双方产生对彼此动机和紧张局势的“最糟糕情况驱动的怀疑”。双方都不愿意承认这些因素,实际上都助长了一种消极的互动局面。现在,美国和中国试图进行危机沟通对话,但并没有采取足够的行动。每当发生一些重大事件,比如最近的“气球事件”,一方就会暂停对话。所以,双方需要认真讨论对危机管理的看法。对于如何看待危机管理的功能和价值,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它们需要达成一些共识。然后,需要讨论建立怎样的对等保证和机制,以提升减少危机和管理危机的能力。它们也确实需要让普通民众参与其中,对有损双方参与有效危机管理能力的观点、误解和过程展开讨论。除了实质性对话外,这些都是必要的,为的是应对双方存在分歧的各种问题,以及需要合作才能解决的共同威胁。

中美聚焦:随着对抗的演变,未来几年紧张局势有升级为冲突的风险吗?如果是的话,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尽量减少这种风险?

史文:我认为,美国和中国最终有可能爆发冲突,主要是因为台湾问题。发生冲突的可能性非常高。它们当然不是像华盛顿某些人认为的那样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美中之间冲突不可避免的想法,是一种谬误和危险的观念。事实并非如此。但我确实认为,我们很可能会和中国人陷入更严重的危机,可能加剧冲突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

现在,台湾为何如此岌岌可危?因为美中两国在邦交正常化期间讨论台湾问题时达成的最初共识是,美国将坚持其所谓的“一个中国”政策,以换取中国的默契(没有正式成文):中国人在解决台湾局势时,将优先考虑或首先考虑和平统一。所以,其结果就是要“一个中国,和平统一”。70年代双边关系正常化以来,这种基本共识已经存在了数十年,虽然双方对其含义的解读存在差异,双方在遵守这种共识的方式上也存在差异。但是,现在和近几年,它受到了侵蚀。由于美中关系整体恶化,以及台湾自身的变化,这种共识一直受到侵蚀。台湾70年代以来就实行了民主制度。从很多方面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吵闹的民主,存在许多争论和分歧。支持台独的势力拥有了更大的政治发言权。这让北京感到担忧。

美国以更加消极的方式看待对华关系,换句话说,是更加敌对的态度。这刺激了美国向台湾表达支持的愿望。然后,中国人对此做出反应:他们加强军事活动,这反过来又引发美国行动的升级,美国向台湾靠拢,并破坏“一个中国”的政策。根据该政策,美国承诺只维持对台的非官方关系。这种来来回回的变化现在仍在继续,并且最近几年有所恶化。现在美国国内有人表示,台湾是战略飞地,是美国在该地区防御态势的关键战略节点,根据这种逻辑,台湾必须远离北京,因为北京一旦获得台湾,将具有战略影响力。所以,我们必须让台湾远离北京。这种观点与“一个中国”政策完全背道而驰。这不是美国政府应该坚持的观点,而且美国政府很多很多年来都没有坚持过这种观点。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目光短浅地一味强调双方的军事威慑。双方都依赖威慑,相对而言,双方实际上都在淡化或者忽视为“和平统一”“一个中国”政策的持续适用性提供可靠保证的必要性。双方都在提及这些政策,但它们正在做的事情都破坏了自己支持这些政策的可信度。所以,当前的局面非常危险。因为未来可能遇到一种情况,比如美国认为,阻止中国对台湾构成更大威胁的最佳方式是在岛上部署作战部队,或者定期向台湾部署军舰,或者派国防部长或国务卿访问台湾——以前我们从未做过。所有这些行动都可能刺激中国人采取行动,而我们随后会把这些行动视为针对台湾的威胁,可能通过军事方式做出回应。如果现在的趋势持续到未来,我们可能处于非常可怕的境地。

中美聚焦:最近众议院议长等美国官员访问台湾,对美中关系有何影响?对于美国未来的访台计划,我们又有何期待?美国和中国如何才能在台湾问题上达成某种共识?反过来,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冲突?

史文:南希·佩洛西最近的台湾之行,以及凯文·麦卡锡提出的未来访台计划,过去和将来都无济于事。甚至台湾也担心佩洛西的来访。台湾不能拒绝美国的这些行动。它希望外界看到自己获得了美国的支持,当然不能明确表示“不,我们反对这些访问”。与此同时,我认为这些访问没有意义,而且台湾需要更加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美国政府需要更直接地表达对国会议员此类访问的看法。我提到的众议院中国问题委员会,也有可能举行关于台湾的听证会。这本身就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挑衅行为。

华盛顿现在似乎认为,如果这些行为激怒中国,“又能怎样”?中国人不会对这些行为采取任何应对措施,他们只能接受。看到美国保卫台湾的决心,中国人会选择退让。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人正在提升自己的实力,他们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感到越来越悲观。他们似乎越来越接受这样的想法,即长期来看,他们需要对台湾施加某种高压措施,以实现他们可以接受的结果,即统一。我们不希望在这个层面上激怒中国人,把他们逼到墙角,让他们知道我们认为“一个中国”政策不再有任何价值。我们强调的只是军事威慑。这是一个危险的概念,因为如果中国人认为美国真的放弃了“一个中国”政策,并且现在支持把台湾从中国永久分离出去,中国就会使用武力,即使在最初几轮的冲突中可能面临失败。因此,仅靠军事威慑就可以防止冲突的想法是愚蠢的。中国人致力于不让台湾一直与中国大陆处于分裂的状态,我不知道哪个严肃的中国安全专家不同意这一点。

至于需要为此采取哪些措施,正如我之前提到的,美国和中国需要更加认真地重振各自的立场,或者提升这些立场的可信度。对美国来说,需要捍卫“一个中国”政策。它需要非常明确地做出表态,表明自己并不认为台湾是美国或者其西太平洋盟友防御所必需的战略节点,表明如果台湾与大陆最终达成共识,对于它们的和平统一或和平独立持开放态度。美国仍然对这些选择持开放态度。同时,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只要中国发出可靠的迹象,表明其继续致力于和平统一,美国与台湾的接触就要存在限制。

而且,需要做出能够消除中国疑虑的表态,而且这些表态要更加清晰,和美国与中国过去发表的声明保持一致。但是,也必须愿意采取某些行动,限制和台湾的接触,或者限制台湾周边的军事行动,以回应彼此温和或者克制的行为。所以,至少需要一种默契:如果你这样做,我就那样做。但是,美国和中国根本就没有进行过那种对话。

中美聚焦:中美两国的国内议程如何塑造和影响双边关系?

史文:看待中美两国的国内议程或者国内形势如何影响它们的双边关系……我认为,影响相当大,尤其是在美国方面,尽管我认为它也存在于中方。两国都面临各种严重的国内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推动双方领导人和政治家寻找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多情况下,有些事情表明某种外部因素正在影响该国,使情况变得更糟,挑战国家的领导能力,进而导致国内问题。在美国国内,存在各种类型的社会动荡。所有这些都会降低美国人的安全感。他们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感到更加不安全……这确实是过度利用这种不安全感和进行炒作的沃土,来大肆渲染中国对美国构成的威胁。

还有一个问题。一旦美国在某些方面存在这种非常恶劣的氛围,这对一直希望就各种政策达成两党共识的美国政府来说是某种程度的恐吓,那么,政府站出来反对这些观点或者提出更温和立场的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它试图以某些方式摆脱这种局面。但我认为做得还不够,部分原因在于它害怕外界认为它的对华立场没有足够的警惕性、对抗性,进而影响到国内政治。因此,出于各种原因,国内政治影响着局势。

中国方面存在一些不同的东西。政府高层和领导层内部没有那种各方或者不同派系争相利用的分歧。但是,整个政权面临着的是中国的国内问题。对于政府来说,需要确保得到民众的支持,某种程度上,维持民众的支持需要经济成功,还需要远见和一种印象,即政府为中国在海外的民族主义利益挺身而出。这意味着中国采取更强硬态度表明其立场和决心,捍卫国家利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利益,而且是国家利益。因此,这往往使得领导者在面对自己认为的美国挑衅时,变得更加坚定、更具有对抗性。这种部分国内引发的因素也在中国发挥作用。这两种因素确实都在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削弱了双方开展有意义对话的能力。

中美聚焦:中国近期呼吁乌克兰冲突停火,要求恢复和谈,结束单边制裁,并强调反对使用核武器。您认为,这将如何影响冲突的发展?

史文:我认为中国最近在乌克兰问题提出的12点立场,与之前的立场没有太大区别。它以前通过各种方式,单独或者一起提出过这些观点,但并没有像这次一样进行汇总。在某些方面,中国的立场没有那么明确,例如不使用核武器。但是,美国及其欧洲和亚洲的大多数盟友并不太相信中国的这些行动。它们只是觉得这是老生常谈,不够真诚。在某些方面,它们仍然认为中国在本质上支持俄罗斯,尽管俄罗斯还没有在所有场合一直重复中国人的看法或者建议。

我认为,需要有与中国就此进行接触的愿望,以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可能提出什么样的建议和想法。在乌克兰战争的背景下,这些想法现在是不可能实现的。无论是乌克兰还是俄罗斯,此时此刻都不愿意坐下来展开对话。它们都试图在战场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而且这种局势很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我们在解决方案上没有任何进展,而且双方似乎都没有取得优势,似乎都没有处于灾难或者失败的边缘,那么我们将看到一场毫无止境、耗尽精力的冲突,对乌克兰极具破坏性,在某些方面对全球经济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利益也具有破坏性。因此,确实应该尝试了解我们如何才能在这场冲突的某个时刻,开启谈判解决冲突的道路。正因如此,不应立即拒绝中国在这方面的提议。

同样重要的是不要忽视中国的建议。如果美国和西方向乌克兰提供更重要、更先进、更高级的武器,乌克兰使用这些武器开始在战场上击败俄罗斯,那么中国届时可能分析局势之后,说:“我们尝试过,我们提出了和平提议,但遭到了西方的全面拒绝,没有其他可行的选择……。美国和北约加倍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所以我们需要支持俄罗斯,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武器。”我认为,这对中国来说将是灾难性的举动。但如果这场战争继续下去,我能看到支持这种做法的观点就会出现。现在并没有做出真正的努力,去尝试创建通向和平的道路,通过谈判来解决冲突,特别是如果中国的努力被看成是无关紧要的,或者只是支持俄罗斯立场的一种方式。这个问题需要更加严肃地对待。如果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中方还需要更清楚地了解背后的危险。这将是一条非常严重的红线。如果越过它,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真正改变中国与西方、欧洲的关系,也可能改变和亚洲国家的关系。所以,这是中国应该抵制的事情。

但是,美国以及北约也必须拒绝向乌克兰提供在战场上彻底击败俄罗斯并将其完全赶出的能力。如果是这样就太好了,我们都非常确定这样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但我认为,普京会拼命采取某些方式试图阻止这种情况,会导致这成为一种不可预测的局面。美国应该更多地寻求稳定局势,而不是试图建立或者创造“全面胜利”。俄罗斯人不会从克里米亚撤军,我认为这不太可能。所以,他们会采取最孤注一掷的手段,来抵御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不想陷入那种境地。

中美聚焦:美国领导人多次谈到,在中国问题上追求竞争而不是冲突。而且,在双方可以合作的领域正尝试合作。从外交政策的角度看,你认为这是正确的做法吗?

史文:如果退后一步,看待美国对中国的整体态度,会发现美国领导者谈论的重点是追求竞争,而不是和中国发生冲突。还谈到在可以合作的领域进行合作。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是正确的做法。在对华态度上,要承认双方将在某些领域展开竞争。这些领域也确实有竞争。但是,不必在所有情况下都是零和博弈,也不必陷入激烈的竞争,以防演变成为对抗或者危机与冲突。当然,不希望这样。希望出现建设性的竞争形式。要避免在这两个方面出现最坏的结局。所以,我认为,美国谈论在与中国的竞争中胜出是错误的。这场竞争没有赢家。这将是一种持续进行且开放的双边竞争。而相互竞争的最佳方式是加强自身实力。

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加强在各种不同领域的能力,包括经济、技术,以及作为国内人权和正义的典范,虽然如今美国的国内人权和正义不是全球典范。美国确实需要加强实力,而不是过分专注于削弱中国——政府最近的行动和国会最近对中国的高科技行动都是这样的目的……很多情况下,美国政府的目的似乎不仅仅是阻止中国获得与军事或者国家安全相关的高科技能力,而是还要阻止中国成为高科技国家。这是美国政府需要比过去有更明确表态的一个主要问题。需要选择正确的竞争方式。

第二,真正愿意建立起稳定的双边合作基础,在存在共同利益的领域开展合作。在许多关键问题上,两国必须合作。气候变化可能是最重要的,它在各方面都是真正的生存威胁。疫情问题……我们可能出现更多像新冠这样的疫情。我们需要更有效地互动,而不只是让这个领域受到安全问题的冲击——双方实际上已经这样做了。在全球金融体系和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方面,我们需要开展合作,其中涉及很多方面。我们只是没有就此相互接触,没有就此进行实质性会谈。这些确实是必要的。政府更强调竞争,而不是合作,而且在许多方面是零和竞争。这种情况需要改变。我认为,我们不应该笼统地强调美中关系只是民主与威权之间的斗争。这形成了一种绝对零和博弈的极端立场,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美中竞争的意义虽然重要,但不应成为决定两国对彼此政策的核心因素。真正的因素应该是双方的硬性安全问题、经济增长和发展,以及真正的国家安全,包括我刚才提到的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

采访后记

最新的外交举动

5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奥地利维也纳会见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双方同意保持开放的战略沟通渠道。这是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总统举行网络峰会以来,两国政府之间最高级别的面对面接触。

美方和中方的声明都表示,沙利文和王毅之间的讨论是坦诚、实质性和建设性的。双方强调开放沟通渠道和战略对话的重要性。

然而,这两个声明侧重于此次对话的不同方面。白宫的声明强调美中双边关系里的关键问题、全球和地区安全、俄罗斯针对乌克兰的战争,以及台湾问题。

相比之下,中国的声明强调稳定美中关系、消除双边关系的障碍。这凸显了中国对双边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稳定和可预测关系的渴望。中文声明还明确提及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严正立场”,表明对该问题的高度重视。

中方强调稳定双边关系、排除障碍,表明了对中美关系恶化的负面影响的担忧。明确提及台湾凸显了这个问题对北京的重要意义。

达成保持开放和战略沟通渠道的共识,凸显出华盛顿和北京都认识到通过对话和外交管理分歧至关重要。这可能有助于避免未来更激烈的竞争甚至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