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贺文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开放的中国不希望与美国“脱钩”

2023-03-16

3月13日,中国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两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谈到了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以及“脱钩”论对相互依存的中美关系将构成巨大伤害。李强总理的答记者问绝大多数是回答有关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但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市场和对外开放,也同样离不开美国这一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重要贸易伙伴。

首先,李强总理强调:“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无论外部形势怎么变,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向前推进。”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从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开始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是通过打开国门、吸引外资并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而实现的。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没有改革开放,中国不可能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不可能实现人均GDP从1978年的158美元到如今突破12000美元的历史大转型。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发展也是世界和平发展的福音。倘若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依旧贫穷落后甚至冲突不断,由此产生的饥荒和难民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冲击令人难以想象。另外,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也从单纯的吸引外资国家转型为对外投资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年来高达35%以上。

近年来不时有舆论对中国的开放政策持质疑态度,似乎中国政府提出的国际国内“双循环”政策就是中国将关闭开放的大门、只注重经济的内循环。其实,这种理解本身就是错误和片面的,把“双循环”理解成了“单循环”。正如李强总理所说,中国开放的大门非但不会关上,而是要越开越大。如在吸引外资方面,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890多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三年前增加了近500亿美元。中国不仅依然是全球投资高地,而且还在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型。自2018年11月就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共享发展机遇的重大举措,迄今已连续举办5届,即使在疫情期间也没有中断,2022年的上海进博会就有127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家企业参展。笔者接触的不少中东非洲企业都通过参与上海进博会将产品出口到了中国,如非洲国家卢旺达的干辣椒和咖啡等近年来源源不断地出现在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上。

其次,相互依存的中美关系是合则两利、斗则俱损。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则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和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美两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从对方的发展中受益。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的工业制成品不仅满足了广大美国消费者的日常需要,还可以为平抑美国面临的通货膨胀上升和缓解全球供应链危机做出贡献。虽然美国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就挑起了所谓的对华“贸易战”,但中美相互依存的贸易关系依旧紧密。据中方统计,2022年中美贸易额达到近76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展望未来,不仅中国的制造业需要深度融合美国市场,中国企业需要美国订单;美国的高新技术、美国企业乃至汽车、化妆品等消费品也需要中国市场。中国作为14亿多人口的单一大市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及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市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消费层级也越来越高。不管是中企还是外企,谁能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上立足,谁就能在21世纪的全球市场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那些炒作中美两国“脱钩”的论调,则完全是“新冷战”思维在作祟,也完全忘记了我们所处的经济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渗透、紧密联系,并实行程度不同的合作与分工调节,资本流动、劳动市场、信息、原材料、经营与管理都早已超越国界走向国际化和一体化的时代。如果一定要逆经济全球化而动,搞什么“脱钩”“断链”,那就是开历史倒车,没有任何国家可以从中受益。李强总理最后还说,中美可以合作、也应该合作,中美合作大有可为,围堵、打压对谁都没有好处。